健美操教学施行“集体创编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初步探讨

时间:2022-07-18 10:47:45

健美操教学施行“集体创编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教法手段、考核内容方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显示:实施所设计的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既可掌握健美操动作与知识技能及提高身体素质等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的创编、自学、教学、训练、审美、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健美操集体创编 能力培养 专选课教学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日益严峻的挑战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更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必须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进行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健美操课程是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又具有易于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的特点,因此,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题,对健美操课程进行集体创编的教法改革,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健美操教学中施行集体创编的基本条件

(一)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健美操的发展状况,认识开展健美操活动的意义,从而为学习健美操及今后开展健美操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创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自己创编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设计健美操队形,选择健美操音乐,集体合作创编竞技健美操。

(三)掌握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竞赛裁判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健美操的排练与竞赛组织工作。

(四)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健美操专项素质,并掌握健美操基本素质练习的方法。

(五)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的规范做法,培养正确的动作姿态,积累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素材,掌握造型与队形的设计方法,为学习和创编健美操奠定基础。

(六)完成不同类型的健美操套路学习任务,达到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6级水平,并从中了解不同类型健美操的特点。

(七)在掌握健美操创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个人完成一个健美操小组合创编设计任务,小组完成一个竞技健美操的创编训练任务,以培养创编、训练、审美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三、健美操专选课施行集体创编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发展身体是健身健美操的锻炼宗旨。因此,全面性是健身健美操创编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

1.身体各部位活动的全面性

为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创编成套健身健美操时,要根据人体解学的特征,尽可能充分调动整个集体参与运动,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得到全面锻炼。

2.动作时空变化的丰富性

健美操动作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因此创编健身健美操时应当考虑动作的方向有上下、左右、前后、斜向等变化,动作的路线应当有长短、曲直的搭配,动作的幅度、速度、力量方向有大小、快慢、强弱的对比。动作时空变化的丰富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况,通过改变运动位置、方向、节奏、路线以影响不同的肌肉群,通过单一动作和复合性动作的变化来培养人体的协调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二)针对性原则

健美操的创编主要针对不同的目的任务,性别以及场地器材等情况和特点,使创编切合实际,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以取得实效。坚持针对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任务创编

健身健美操根据不同的锻炼任务,表演或比赛进行创编,在创编时动作的选择和量的分配可视任务有所侧重。

2.因人而异创编

在创编时要根据不同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操的内容、风格、速度、难度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有所区别。

3.因地制宜的创编

健美操的创编除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对象外,还要考虑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如没有室内或良好的地面条件,不宜创编更多的地面动作。若具备一定的器材设备,还可创编一些轻器械健美操,以增加运动负荷,增强肌力,丰富操的内容,变化创编形式,增强锻炼的效果。常用的健身健美操练习器材有哑铃、花球、银环、沙锤、实心球、体操棍、拉力皮条、踏板、椅子和垫子等。

(三)合理性原则

1.合理选编动作

健美操动作的选择是有益于健康,尊重人体的自然发展规律,安全可靠而不易造成损伤的动作。选择不同的动作,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则不同。因此,在创编每节操时要注意选择对完成该节锻炼任务有切实作用的动作,突出某节操的特点。如果每节操的动作都能使人体的某些部位得到充分的运动,那么整套操对人体的锻炼就会全面充分,切实有效。

2.合理设计动作的顺序

根据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成套健身健美操的动作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准备部分,常以深呼吸运动和伸展动作为主,使身体各系统和肌肉、关节进入工作状态。其目的是加深呼吸,调动机体为进入应有的运动强度做准备。第二部分为基本部分。主要针对身体各部位的练习,一般由人体远离心脏的肢体、白头或足开始逐渐过渡到肩、胸、腰、髋、躯干和上下肢参与的全身运动。身体运动由局部到整体,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动作的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的强度由弱到强,高潮在跳跃运动。这一部分的目的主要是加大运动负荷,通过耗能而减脂,提高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使身体各部位及内脏器官得到锻炼。第三部分为结束部分。一般为整理放松和踏步调整,常以深呼吸和速度缓慢的伸拉动作为主,其目的是放松机体,逐渐降低运动负荷,使心率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健美操运动的总时间可根据任务、对象和要求来安排,一般成套健身健美操的时间为3―5分钟,比赛要求的时间为2分30秒至3分,而健身中心的有氧健身操一般为30分钟到45分钟,无论哪种健身操都要严格地把运动负荷控制在中小强度,使之确保运动当中的呼吸供氧,健美操运动负荷的安排还应符合人体运动的生理曲线要求,使心率变化由低向高逐渐呈波浪式上升,随之慢慢下降,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运动负荷受下列因素影响,运动速度、动作频率、重复次数、时间长短、动作幅度、肌肉的用力程度等。相同的时间内,动作的速度越快,重复次数越多,频率越快,幅度越大,则肌肉用力越大,强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四)艺术性原则

1.音乐选配的艺术性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它影响着操的风格、结构速度、节奏及成套的效果,音乐选配得好,容易激发编操者的创作灵感和练习者的锻炼激情。因此,在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音乐要与操的风格统一。音乐的旋律要动听,力求新颖,富于变化,节奏鲜明,强劲有力,具有时代感。以利增强动作的力度和表演效果,有时可选择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使其更好地体现民族文化。

2.动作设计的艺术性

健美操的动作设计应符合健身美的特点,既要体现健康有力度的动作,又要体现优美的舞姿和造型,在成套动作设计中,要注意选用舞蹈动作的风格尽可能统一,同时还要注意舞蹈动作应与健美操的特点相结合,动作的特点应热情奔放,清晰有力,富有特色,动作与动作的连接自然流畅、巧妙,切忌杂乱无章。

3.队形变化的艺术性

集体健美操的队形包括入场队形、表演队形和退场队形。在健美操的表演和比赛中表演队形是主体部分,一般多采用各种移动,走、跑、跳的动作来完成。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队形变换,形成优美的主体图案,为整套操增添气氛。队形变化要求快速、整齐、自然、准确,一般常用的队形有横排、纵队、斜排、八字形、丁字形、十字形、交叉形、井字形、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三角形和各种对称或不对称队形以及综合队形等。

四、健美操专选课施行集体创编的组织方法

(一)补充了教学目的任务

针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一般都是在有限时间内,仅以传授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完成1-2套操的学习为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教学指导思想,本研究明确强调在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的教学目的任务中,应当增加并特别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特别需求。

(二)更新了教学内容及教材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任务,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理论学习、技术实践、能力培养三大部分。在富有改革特点的能力培养部分,要求学生在掌握健美操创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的创编实践,以培养创编、训练、审美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了新的教学程序、教法手段

本文依据教育学的规律,把多种教学内容周密地编制在一个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之中,并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根据各阶段的任务设计出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手段,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并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使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成为有意识的、系统的教育行为。

(四)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

个体学习与集体编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即开课伊始就将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将班级骨干分散在各组内。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进行集体项目的创编训练,并参加期末竞赛考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互帮互学、自主学习的作用,并使较多的教学任务能够借助学生骨干的协助得以完成。

(五)改革了考试内容方式

在技术考试中,本研究一改大多数学校历来采用的“学操考操”的考试内容与方式,除考学过的两套操外,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创编一套大众健美操,期末举行全班小组创编考试。这种竞赛考试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实验表明:实施健美操集体创编实践成效显著,既可以做到在有限的健美操课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及提高身体素质等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的创编、自学、教学、训练、审美、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得到确实的培养和提高。此教法是当前高等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更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转变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体现了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倪海曙.软科学[M].知识出版社.1982.

[2] 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教育思想学习参考资料[Z].1998.

[5] 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黄宽柔.健美操 团体操[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

[7] 黄宽柔.健美操 健美运动[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8] 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王守恒,查啸虎,周兴国.教育学新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南通市成人体检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情况变化 下一篇:从《论语》看道德教育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