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史华兹论断”

时间:2022-07-18 06:27:39

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与管理学家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了一个闻名内外的实验。他们找到了芝加哥一个叫霍桑的工厂,将要与之一起完成该实验项目。

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专家们将一个原本幽暗的车间的灯光亮度增强了一些,使之变成光明有如白昼;与此同时,又把另外一个原本光亮的车间的灯光亮度减弱了一些,使之变得灰暗有如夜幕降临。这一切都做好之后,他们便嘱咐工厂老板告诉自己的员工,说哈佛大学的专家们正在对大家展开一项实验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工人们于是开始行动起来。在这两个一明一暗的房间里,到底哪一个的工作效率会如愿得到提高呢?

最初,大多人都猜想应该是灯光调亮的那个车间效率会有所提高吧,因为在敞亮的环境下工作,工人们心情便会爽快很多,自然会有超常的发挥。可是,结果却出乎大家的预料。事实上,两个车间的工作效率都同样提高了20%。

不管光线是暗是明,为什么工作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呢?

心理学家对此历经一年多的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暗示的作用。实验之前,工人们被告知说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这不,光线被调亮的车间里的工人会想:是不是让我们在光亮的环境下工作起来会更有活力呢?而光线被调暗的车间里的工人也会想:是不是让我们在幽暗的环境下静下心来会更有效率呢?两种情形下,两个车间的工人都同样拥有一份积极的期望,结果,效率自然提高了。

实验最后告诉我们:当你认为自己有能力时,你就向成功靠近了很多;而当你认定自己不可以的时候,你真的就快濒临失败了。就好比那句经典之话所说:“你的思想就是你的魔咒。”

《催眠心理学》的作者哈德非曾给不同的两组志愿者进行过一个催眠的实验。他对第一组说:“听着,你现在身体非常柔弱,就像一个小婴儿,你是那么的细小,以至你的小手就像是一只小鸟的爪子那么瘦弱……”渐渐地,这组人真的相信了。这时,哈德非给了他们一个握力器,一测之下,平均握力为25磅;之后,哈德非对第二组人进行了催眠:“我现在给你服用一种营养液,这会使你像拳王泰森那样慢慢变得强壮起来……”之后,哈德非又让这些人一个握力器,结果一测,平均握力为148磅。可事实上,这两组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正常的平均握力都是110磅。

生活中,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总是给自己灌输负面的“催眠”,那么我们的力量就会有所削弱;反之,如果我们给自己灌输的“催眠”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的力量就会有所增强,甚至超越自己的想象。于是,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兹对此下了一个论断:所有的“不幸”,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形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这句话可说是对上述实验的一个准确的总结。

纵观天下,凡生活从容、事业有所建树者,总能够在自己沮丧之时重新振作,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最优秀的“催眠师”,他们善于给自己灌输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给自己点燃勇气与斗志之火。

所以,不要为自己长得丑、智商低而深感自卑、颓丧。“命运会一直不幸下去!”――如果你这么想,就会真正成为事实,与你形跟影随。相反,对未来充满自信、希望,于是乎,你会发现人生真的就如你所愿望的那个样子了。

上一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性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期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