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18 06:27:05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支出等方面问题抽样调查,认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观趋于理性,从实物消费逐步向劳务消费转化;经济因素、场地因素、学习任务、体育兴趣等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支出 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多,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日趋变得平凡,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其体育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据统计①,“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2%,反映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进展”。在这样数字庞大的群体中,如何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不适当的体育消费则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不但有利于掌握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而且能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健康的体育消费,更能为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建立理性的体育消费观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南昌4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被调查人员均从班级和各学生宿舍随机发放问卷,随机发放的本科生共200名(男115名,女85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资料二十几篇和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著作。

2.2.2问卷调查法

以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动机、支出、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认识制定专家问卷,对教授及资深老师确定的因素进一步在充分考虑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经教授、老师认定目标明确、层次递进、良性互动的学生问卷。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针对性的调查表,共发放表格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7.50%,有效文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5.9%。

2.2.3访谈法

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向专家进行咨询,了解学生体育消费情况。

2.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

3.1.1高校大学生生活费的支出

学生每月总的消费支出高低,对其消费项目,形式水平有制约作用。通过对4所高校187名大学生每月生活的实际开销的调查发现(见表1),高校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以401-700元居多,累计人数达87人,占被调查中的46.65%。其次是701-1000元,有52人,占27.78%。400元以内的居第三位,有43人,占22.99%。最少人数的是1001元以上的只有5人,占2.67%。可见高校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大部分是中层消费者。

3.1.2高校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的支出

3.1.2.1体育实物消费

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费的实物产品,主要有运动服装、运动器材、体育保健品、运动饮料、体育邮票等。②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每学年)购买体育服装(包括鞋、帽、袜)所花费的金额居首位的是201-600元,有76人,占40.60%(见表2)。高校大学生(每学年)购买体育运动器材所花费的金额居首位的是200元以内,有93人,占49.73%。(见表3)

高校大学生在实物类的体育消费支出中,都集中在运动服装、运动鞋上,这些都与学生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承担,其消费能力和自主性受到限制,因此他们把参加体育活动的必需品、运动服、运动鞋等的消费放在首位。

3.1.2.2体育信息类消费

体育信息消费指人们订购买体育报刊、杂志、书籍、体育音像制品获取体育信息的消费。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每学年)订购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所花费的金额居首位的是100元以内的消费,有78人,占41.71%。(见表4)

体育劳务消费主要体现在俱乐部会费、培训班学费、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等内容和形式上③。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用于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消费多数在100元以内有56人,占29.95%。有54.01%没有此项开支(见表5)。在对高校大学生(每学年)到健身场馆、参加体育培训班所花费的金额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都集中在200元以内的消费档次上,共有61人,占32.62%;其次是201-600元的消费档次上,共46人,占24.60%;没有此项开支的有63人,占33.69%(见表6)。

从调查数据来看,随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体育劳务消费支出有增加的趋势。

3.2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3.2.1经济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表中的统计结果看(见表7):有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是依据他们的经济收入而定的。认为学生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有109人,占58.29%认为体育消费品太贵,超出经济承受范围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有83人,占44.39%,很明显经济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最直接的因素。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生活费来完成生活、学习及娱乐活动的各项消费的支出。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下,有很多学生虽然有自己看中的体育商品,但因价格太高而忍痛割爱。

3.2.2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对体育没有兴趣的有30.48%,说明健身性体育消费观已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基本的建立,但这一部分学生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化健康体育教育的重点所在。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④。体育锻炼效果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着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体育锻炼习惯能影响体育消费的有104人,占55.61%,说明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体育消费还不是我校大学生休闲方式的主流。

3.2.3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占据首位的就是体育活动场所少,休闲娱乐单一,共有122人,占65.24%,这是由于高校体育场地建设速度远跟不上高校大学生的增长速度,使得体育运动场所严重不足。特别是大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场地,如网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健美操房等缺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硬件设施的跟不上及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太少等,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活跃。

3.2.4学习任务繁重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有59.89%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压力和时间安排。大学生开设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特别是大学生很多时间都用于学习自己认为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参与体育消费方面的时间相对减少。另外,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学习压力较大,体育消费时间变得更少。可见,学业忙也是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相对理性。他们大多数能控制自身的消费行为。

4.1.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支出从实物消费逐步向劳务消费转化。

4.1.3经济因素、场地因素、学习任务、体育兴趣等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4.2建议

4.2.1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良好的体育消费宣传体制,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栏、专家知识讲座等措施,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以使高校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

4.2.2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有了初步的增长,但是其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学校应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灌输强身健体的思想,积极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从传统的实物类体育消费向劳务类体育消费转变。

4.2.3完善体育锻炼设施,提供低价格的体育场所和器材,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培训班但收费要在学生的经济承受范围之类。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在周末期间可开展多样式的体育活动,引导高校大学生参加,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注释:

①宗河.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7-06-08,(6).

②胡学明,尹长发.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3):91-93.

③李龙江,贾为华,胡学明,柏应娟.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的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11-13.

④陈秋丽,翟水保.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7,6,(22):70-71.

参考文献:

[1]宋亨国.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模式的确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68-73.

[2]熊姿.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4):149-153.

[3]王立小.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27-29.

[4]王格.江西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4):245-256.

[5]李宁.江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之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92,(3):155-156.

[6]王红福.常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建议[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102-1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能的转变 下一篇:浅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