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究

时间:2022-07-18 06:06:06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究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对电力系统自力化进行概述,再探究现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最后探究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的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生产在范围和规模上都逐渐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各行各业以及居民生活对供电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供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点,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笔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探讨。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1.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通过应用多种能够实施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体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电力系统各个生产、供电环节的安全、稳定、高效,实现整个系统经济效能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电力系统关乎社会生产和生活,更应当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好发展阶段。

1.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成

(1)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这一技术主要是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为自动化实现提供基础条件,调度的自动化是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决策来实现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对传统的变电站实现二次设备,达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能够处于科学统一的协调管理之下,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与高效,提高运营效益,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

(3)配电网的自动化,传统的配电网只能通过工人手动的操作进行控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科技的促进下具有独立功能的孤岛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到电力系统中,近年来,该项技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发完善,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配电网的自动化通过大量的智能终端和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后台软件,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上具有显著的效果。我国目前的配电网设置情况不同,应当在改造时分期分批进行,逐步实现配电资源的综合利用。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1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在近几年发展的越发成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继承性、共享功能和智能性,该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且效果较为显著,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供供电服务建立在科学的调度基础上,而调度所依据的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和以此做出决策,该技术具有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利用数据库的触发子系统对电力控制进行全面的监控,使得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管理得到支持。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在提高数据存储和输出效率、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是通过现场的实际测量和现场设备控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为主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利用现场配备的自动化智能仪表、现代化设备和控制中心的设备的连接来实现信息一体化、全方位、规范、科学的通讯与控制。该技术要求现场仪表、设备等的连接和数据通信都要按照科学的规范体系和协议,从而来实现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建立。

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建立起来的现场总线系统能够实现现场各生产设备之间、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多方向、多结点的数字通信,所以现场总线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实践中。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FCS系统,该系统比过去应用的系统在性能上更加优化、稳定、安全和灵活,尤其在发生故障时,该系统能够通过上位机准确定位引起故障的环节,还能够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及时有效的策略,使系统最快的恢复正常运营。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科学性

现今,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上,我国的实际经验并不充足,因此,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应该对所建地区进行充分的考察,综合各种因素,从而科学、高效、合理地进行自动化设计,把问题考虑周全,尽早找到解决的措施,尽量避免在今后的使用中出现问题。从专业的角度上考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保证电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

(1)分布式设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布式设计,所谓分布式设计,就是将设计结构的各单元相互独立出来,避免单元内的相互影响。

(2)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加强电力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的设备,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接口进行标准化,并配有相关标识,以便在不同的电网环境中可以灵活使用,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实现电网规模和电网功能扩充的需要。

(3)简化不必要的接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都进行了二次接线,应该简化电力系统的接线设施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并运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二次接线,再对主控制和各开关柜进行分布式设计,达到简化内接线的目的,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

3.2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

只有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标准化,才能保证整体工作运行的合理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工作,使电网运行工作更具有高效性。与此同时,标准化可以使各电力系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故障录波、小电流接地装置、模拟盘等设备都要与自动化技术建立统一的标准,避免因设备标准不统一造成电网事故。

3.3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数字化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市场需要,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时作出分析,有效降低工作运行成本,为我国城乡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对员工今后的要求,使员工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从自身长远的角度审视自己,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状态,强化其“学习是生存需要”的意识。

(2)因岗施教。对于员工的培训,因根据其所在的岗位,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管理层人员,应该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熟悉市场,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于技术人员,应提高其实践技术能力,强化实际技能。

(3)营造浓厚的企业学习氛围。通过进行外出交流、鼓励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学习氛围,使员工思想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

(4)树立员工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员工形成“无处不学习,无时不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自学能力,达到自我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日益成熟,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高度发达,我们应当不断的引进吸收,按照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发展这一技术,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为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明,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09).

[2]董群山,浅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12).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