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时间:2022-07-18 05:51:26

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摘要: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班级授课制越来越不能满足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本文简述了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了在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用多媒体课件的在设计和使用上的若干问题,对内容组织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隐性分层;多媒体课件;设计;使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64—02

一、引言

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受地区、城乡差异的影响,生源复杂,层次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传统的学目的、学方法和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需要及目标追求。而分班分层教学模式也会伤害到较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并且会增加教学成本和加大教学管理的难度,教学效果也必定受到影响,实行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一)概念

所谓隐性分层是指为了避免明显的分层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A级(好)、B级(中)、C级(低)的分层,而这些分层只为教师本人知晓,学生之间并不知晓的分层形式。

(二)实施

隐性分层教学需要把学生进行分层,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组内,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各层次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在教学中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教学设计,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习题和作业布置时可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最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三)意义

1、隐性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隐性地将水平相同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组内,区别设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取得最佳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隐性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及时鼓励那些稍稍取得进步的学生。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难度不同的问题来让他们回答,这些都会有助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在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最难操作的部分无疑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而如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已逐步代替粉笔和黑板。如何才能利用好多媒体课件进行隐性分层教学呢?

(一)课件设计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设计课堂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当尽量考虑到如下三点:

1、要适当地提供一些相应的情景,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这种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建构对应的知识有利的,并且,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既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层次学生都乐于学习和了解的。

2、各层次学生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协作”。为了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同层次学生之间、或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起的这种合作和帮助。在这整个协作过程中,“会话”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使用英语会话来讨论如何去实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外,协作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会话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学习小组应该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

3、为了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多媒体课件应当要有利于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使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最终实现隐性分层教学的目标。

(二)课件内容设计

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设计应当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目标可以分为语言技能目标(skill—based objectives)、语言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语言水平目标(proficiency—based objective)、文化意识目标(cultural—awareness objectives)等等(夏纪梅,2004)。语言技能教学目标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目标。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喜欢把一切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从背景知识,到生词、注解,到课文内容,甚至到课后练习全盘搬到课堂用多媒体软件上,这样做的结果只是用大屏幕代替了课本,时间长了一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情绪。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课堂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课外协作完成和教师答疑的方式完成,例如词汇的预习和复习,以及各项语法、结构甚至是写作和翻译练习;而文化背景、难点讲解、语篇分析、课文小结等部分就得需要教师在课件的辅助下,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这些部分应该是课堂用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的部分。

多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在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以课件的内容也应该服务于这个目的,该忽略的地方忽略,该加强的部分加强。至于整套教学目标的实现则要靠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来共同完成。

(三)课件内容组织

从下而上的诱导法体现在外语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干中学,先实践再总结。这种方法论便于开展课堂上的协助会话活动,并且也是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了课件的内容之后,组织形式要体现自下而上、由浅入深的原则。例如对文化背景的安排,可以从平时学生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入手,然后再通过互动或协作的方式输入学生未知的背景知识,从而完成学生知识建构的全过程。语篇分析部分也同样如此,课件应当便于学生对相似的已知文体与当前文体的特征、风格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当前文体的特点。

课件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选定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以任务为基础的课堂活动。每一个任务的完成、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与学生或各层次学生之间,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协商、会话和协作的结果。我们同样以语篇分析为例,学生可以以各小组为单位,首先从遣词层面的,然后是句子结构,直到总体风格等方面找出当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在完成一项项的任务中逐步体会到了文章的语篇特点。

课件的组织形式不管是从不同部分、或节点之间都应该要导航明确,灵活,且具有实用性,同时也一定要符合青年人的口味,新颖,活泼,色彩和谐。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但更重要的是能体现他的教学价值。

四、课堂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课件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的所起作用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都知道,教改后的高校英语课堂,起主体作用的当然不是完美的课件,更不是教师,而是那些急于探求获得新知的学生们。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学生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课堂资源,采取有效的探索方法,进入正确的探索途径,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并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估。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频度完全是由课堂教学本身的需要来决定的。如果时间过长,密度过高,则可能剥夺了宝贵的学生活动时间;时间过短,次数过少,则可能不足以提供完整的课堂活动情境,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获取英语技能。

多媒体不是对黑板和粉笔的全盘否定,也不等于教师可以退居后台,只要按时播放就万事大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课堂其他教学媒体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的简短板书、或者简单的示意图可以更好的帮助培养思维能力、学生理顺思路过程;教师在学生间的微笑、走动、释惑、点头等动作表情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树立平等观念,培养自信,促进课堂活动的开展。自信心、动机和焦虑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三大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课堂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是每个一线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具体课堂状况等条件的制约,课堂用多媒体课件不可能像学生使用的基于校园网自学多媒体踢软件那样具有统一的内容、程序和评价标准。课堂用多媒体课件需要高度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更改性,这无疑为教师增加了难度。

参考文献:

[1]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51—53.

[2]王世庆.从学习者个体差异到动态教学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2).

[3]莫锦国.关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10).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张肖莹,李天贤.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2,(4).

上一篇:一流才学 首部奇书 下一篇:论大学城空间建设下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