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东瀛访书

时间:2022-07-18 05:10:44

晚清时期,一些文化名人、学者,如杨守敬、缪荃孙、罗振玉、盛宣怀等,利用出使、考察等机会,在日本访求古籍,他们遍游市肆,寻访中华典籍,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取得成就最为明显的,则是光绪六年到光绪十年作为驻日使团随员的杨守敬,在日期间,他购回数万卷古籍汉书,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虽然自幼嗜书,他学优而未能仕。从二十四岁中举,至光绪十二年四十八岁,曾先后七试进士,终因时运不济而落榜。第六次会试不中,无奈之下,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请,作为使馆随员出使日本。

访书得天时

杨守敬在日本的时间,正值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之际,举国学习西方,提倡新学,教育制度、医学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校改为新式学校,旧学校教材多为中国传统经籍,而新式学校则以西学为主,使得汉籍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功用丧失,故一般人家大都贱价出售汉籍。医疗制度的变化也改变了汉籍的命运,日本传统医学主要源自汉方,因而日本医家多收藏中国医学书籍,明治维新后,实行新的医师考试制度,规定开业行医者必须通过理化、解剖、生理、病理、药剂、内外科等六门考试,就是原来的汉方医师必须通过西医考试才能行医,故汉学为人所废弃,汉文古籍也被弃如敝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守敬得以大量购进许多国内已散佚的善本秘籍。杨守敬还与一位日本藏书家森立之交上了朋友,森立之又送给杨守敬一本《经籍访古志》,此后,杨守敬按目访问,更为便利,仅一年时间,竟购求到三万多卷古书。

碑帖显奇效

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杨守敬遍游东京各个书肆,在书店中看到很多在国内属绝版的汉文图书和稀有善本,但限于手头拮据而无力收购。正好他带去的那些碑版图书中,有很多的碑版法帖,特别是钱币、古印,都是日本人从前没有见过的,这就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于是杨守敬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以有易无”的方式,倾其所有从日本人那里搜集换回了流失在境外的古籍汉书。

杨守敬青少年时期就对碑帖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青海年时期就对金石碑帖产生了兴趣,清同治四年他因应会试初至北京,受到书法启蒙老师潘存的影响,开始节衣缩食地搜购碑刻拓本。每次入京赴考期间,他都乘机遍游京师书肆,广泛搜罗古书和碑版文字,由此奠定了他的目录版本学和金石考据学的基础。他不但搜集碑刻,甚至仔细评论。他于同治六年写成的《激素飞清阁碑记》,系统地评论了先秦至唐代的碑刻285种;又于第二年写成《激素飞清阁评帖记》,品评了这一时期的96种帖。1865年,杨守敬第二次入京会试落榜,只得教书糊口。他“每日散学后,徒步到琉璃厂法帖店,物色碑版文字。及归,街上已寂无行人。到馆,则漏三四下矣。盖东草厂距琉璃厂路逾三四里之远。旁观者多非笑之”。为了搜集“碑版文字”,半夜三更才回家,连旁人都认为不值得而讥笑他。第四次赴京会试后,“时在都中搜求汉魏六朝金石文字已略备,而无后魏卢无忌《修太公庙碑》。车过(河南)汲县北约数里,路有太公庙,碑在庙前田中,无碑亭。及车到站,月颇明,乃携毡墨,独自返太公庙拓之,并拓碑阴。及回店,则同行已鼾睡矣。次日得知,皆非笑之”。正是因为在碑帖收藏的持之以恒,杨守敬对目录版本学有高深的造诣,他撰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编辑有《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是一位硕果累累的金石学家。他出使日本携带了10000多件碑版、钱币拓片,当时只是为了研究金石文字,没想到竟然在搜罗古籍时发挥了作用。

人和万事兴

杨守敬在日访书取得的成就,还和他在日本有较强的人脉资源有关。杨守敬早年的书法水平并不理想,十八岁时参加府试,因答卷书法较差而落榜,于是他发愤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着。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至今仍被称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父”。

当时日本许多著名书家都拜到他的门下受业为徒,其中就有日本书坛最有名的“三驾马车”:日下部鸣鹤、岩谷修、松田雪柯等人。杨守敬诲人不倦,而他的学生也为他的搜书、访书出了大力。当时岩谷修是修史馆一等编修,由于工作关系可以借阅各处藏书,岩谷修先后为杨守敬借阅供其影钞、校勘的图书有《尚书正义》古钞本、《春秋左传集解》古钞本、《集韵》宋刊本、《太平寰宇记》宋刻残本、《外台秘要方》影宋本、《樊川文集》宋刊本,还把自己古钞卷子本《王子安文》送给了杨守敬。当时的博物馆局长町田久成,喜好篆刻,是篆刻家。杨守敬对金石素有爱好,来日后与日本篆刻界也多有交往,他也为杨守敬访书提供过很多帮助。

杨守敬滞日四年,得书数万卷,并对其书名、题跋、序目、行款、刊刻等作了详细考证和描述,最后整理成《日本访书志》公诸于世。他在日本京都神光院访得六朝南梁丘明(494~590)传谱,唐人传抄之《碣石调幽兰》琴谱,是我国今见最早之古琴谱。他还以森立之摹写的古抄本书影为基础,广搜博求,积书影达20多册,以《留真谱》名刊行于世,此书共收书735种,成为版本鉴别的重要工具书。他还协助黎庶昌刻印26种、200卷的《古逸丛书》,多为当时国内已失传的秘本。

杨守敬

杨守敬著《隋书地理志考证》

杨守敬行书七言联

上一篇:王者重器――西周青铜簋 下一篇:北宋民窑汝瓷三足樽鉴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