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枚辽钱谈起

时间:2022-09-29 02:56:35

笔者从小好古物,尤喜古钱,因为收藏古钱不仅能让人了解历史,丰富知识,还可以怡情养性,鉴古知今。辽钱是辽代货币的统称,辽钱铸造和存世均不多,笔者多年来有幸收藏到5枚辽钱,这五枚辽钱品相尚可,弥足把玩,现分别介绍如下:

图一:清宁通宝,旋读,直径2.42厘米,穿0.7厘米,铸造于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公元1055―1064年)。

图二:咸雍通宝,旋读,直径2.41厘米,穿0.7厘米,铸造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年间(公元1065―1074年)。

图三:大康元宝,旋读,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铸造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公元1075―1084年)。

图四:大安元宝,旋读,直径2.42厘米,穿0.68厘米,铸造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公元1085―1094年)。

图五:乾统元宝,旋读,直径2.35厘米,穿0.65厘米,铸造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年间(公元1101―1109年)。

此五枚钱币,水红铜质,观其正面,文字自然,与常见辽钱神态吻合,其文字书体介于隶楷之间,粗犷豪迈,古拙随意,反映了北方少数名族质朴、豪放、粗犷的民族性格,钱币学把这种书体叫“辽体”;观其反面,坑浅背平,制作粗率,偶有移范、毛边、钱体厚薄不均之处,十足的辽钱气息。

这五枚辽钱由笔者多年来集得,系筒子钱开出或是原坑钱拣选之物,观其包浆锈色应出于辽故地东北或者内蒙,北方气候干燥所以钱品保存条件很好,表面呈红斑绿锈状,铜性尚好,无锈处泛有铜光,厚度正常,声音悦耳,是难得的大开门之物。

辽代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辽建于公元907年(时值中原及南方五代十国时期),亡于公元1125年(时距北宋灭亡还有二年),统治北方长达200余年,与宋、西夏对峙,辽重用汉人,以汉文化治国,逐渐强盛起来,统治疆域腹地包括今天的辽、吉、黑、蒙等地区,这也是辽钱出土相对较多的地区。然不管是研究历史还是收藏钱币的人,却发现辽代铸币极少,这似乎与辽代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等历史发展情况不太相符。

与宋、西夏鼎立,辽经济形势的特殊性决定其本土货币的形成较晚和铸量较少,辽大量行用宋钱,以至于“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大宋)铜钱”(苏辙使辽记载),《宋史•食货志》中也有“供备库使郑价使契丹还,言其给舆箱者钱,皆中国所铸”的记载。笔者前些年曾经前后开过6斤筒子钱(大概有700多枚),竟无一枚辽钱,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有人专门对原属辽境腹地的辽、吉、黑、蒙等地区出土辽代钱币窖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宋钱及宋以前旧钱数量占95%以上。由此可见辽钱数量是相当少的。

笔者认为,辽钱存世不多的主要原因还是本身铸造不多。首先,辽是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经营特别是放牧的流动性,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故而不易形成使用金属货币的习惯;其次,辽地(也就是北方地区),铜矿资源匮乏,难有量开采满足铸造货币的条件;再次,也是最主要原因,辽朝民族彪悍、粗狂,常南下扰宋掠财,迫于无奈,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十二月,和辽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内容之一就是“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这是个怪现象,既然已约为兄弟之国还要向辽提供银两和绢绸),而这些银两和绢稠大部分又折合成了铜钱;加之辽代实行铜禁,禁止私铸铜器,行用北宋以及前朝铜钱,所以辽钱少之又少;另外官方的榷场贸易、民间的互市贸易也使得大量宋钱输入辽境内,它们对促进辽朝经济的繁荣兴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辽钱按照其铸造年代和稀少程度分为“上八品”和“下八品”,“上八品”难见不作累述,笔者收藏的五枚辽钱属于“下八品”(其他三种分别是重熙通宝、大康元宝、天庆元宝),是辽钱中比较容易看到的。个人认为辽代的铸币,前期是为了纪念,特别是铸造新钱(特别是将皇帝年号铸于铜钱之上)以证明本朝的正统地位,显示与外邦抗衡的心理,中后期辽的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这时铸造钱币是为了弥补宋钱的不足(辽后期十年易号,更铸新钱);另外,后期钱币制作的工艺也较早期大有提高,出现了版别复杂的情况,钱文也达到一定水平,乾统、天庆书法艺术已逐渐脱离“辽体”形制。

辽钱比不上顺治、雍正等明清钱的涨幅,价格未启动,不算高,但是辽钱确实不多,是收藏投资两相宜的难得品种。契丹辽建都上京,管辖范围主要在北方地区一带,这五枚辽钱能翻山越岭来到此地实属不易,加之本身铸行就不多,颇具备永久收藏的价值。在此,略作介绍,希望各位专家及藏友们不吝赐教。

上一篇: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发现 下一篇:青铜鼎的铸造和艺术特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