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精神疾病的“黑老大”

时间:2022-07-18 02:59:5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出现问题,导致不正常的思维、情感及行为的疾病。是精神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在精神科的门诊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2/3。

25岁的婷婷(化名)是个漂亮的女孩子,但她却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一直躲藏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备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婷婷的精神状态改变缘于高一的一份情窦初开的暗恋,那次她到读书馆去看书,因书一下拿得太多,有几本书掉在地上。这时,边上伸过来一双手,帮助她检起书,她发现,这是一张青春的脸,充满吸引力。她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的刺激和兴奋,从此便想着他,欲罢不能。于是,她想尽办法开始接近他。可那男孩并没有对她特别留意。婷婷觉得自己很失败,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那天早上起来,她很高兴,因为那男孩答应在学校图书馆和她一起读书。她为此刻意打扮好自己前去赴约。但从上午到晚上。她的心上人始终没有出现。她的心开始下沉,觉得自己根本就已经被抛弃了。

从此后她总感到同学们在背后讥笑她,碰到那男孩也不敢抬头,但又却渴望见到他。渐渐地她开始发现,她的大脑开始变得不听使唤,记忆出现衰退症状。有时会无缘无故的哭泣。

刚开始,婷婷的病并没有引起家人的重视,家人带她去看病,医生也当作普通的神经衰弱者,开了一些药,就让婷婷回家了。

就这样,她错过了精神分裂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直到她每天都在恍惚中度过,且有时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独笑。家人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她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她为精神分裂症。在不间断的治疗下,如今的她生活已步入了正轨。

编辑点评: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接近1%,我国估计有一千多万病人,其中一部分尚未被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男女相等,男性一般常在17~30岁开始起病,女性在20~40岁开始起病,大多起病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

病程多为冗长,从数月至数十年。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当疾病在高峰期,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均适应不良,客观检查发现情感、思维、意志行为的互相不协调,即精神活动有分裂现象。

但患者对本身的疾病却毫无认识,往往拒绝就医,即使家人勉强将其带至医院,大多也不愿意接近医生,不愿意诉述自身的感觉,都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诊病更不需要服药或接受治疗。

此时如果家人给以迁就,往往会使疾病拖延治疗,拖延过久不治,会反复发作或逐步发展为慢性,到了疾病的晚期则逐渐变为精神衰退,此时病者变成整日无所事事的徘徊或独坐一隅,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均不感兴趣,漠不关心,不与亲人来往,学习工作上毫无要求也没有什么打算,甚至连生活上必需要的吃饭、喝水、个人卫生等均需别人照料。

所以精神分裂症把本来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代夺去了,除了患者本人健康受到了很大损失以外,还给家属及单位带来了精力上及经济上的负担。所以该疾病一但发现即应及时治疗,以减少疾病的迁延与复发。

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变态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睬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所谓妄想,即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如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以为自己是伟大的发明家或盖世英雄等。幻觉可以有视幻觉、听幻觉、味幻觉等,如看到“鬼魅”,听到别人在议论他,觉得食物都有苦味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都有个性上的缺陷,如敏感多疑、孤僻、固执等。故精神病缓解以后,应加强精神情操的修养。病人的家庭、工作单位等,也应该给予适当的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避免刺激病人。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治愈后,可以参加工作,但不宜担任需要作出紧急反应的工作,如驾驶员等。也不宜担任需作出重大决断的工作。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治愈后,可以结婚、生育,但夫妇双方都患精神分裂症,或家族中有数人患精神分裂症的,则不宜生育,以免将精神分裂症遗传给后代。

上一篇:新车内空气污染危害大 下一篇:肿瘤会遗传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