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收藏 意与古会

时间:2022-07-18 02:31:39

吾近年来,书画有所进步。一赖于艺友不弃,点评去疾;二赖于勤于用功,寒暑不辍;三赖于碑帖收藏,意与古会。前二者各书家皆有同感,而三者则非人人如是。盖受制于条件。书画碑帖收藏,全在一心。每件藏品皆有故事,每件作品皆入心田。羡之既久,心相即成,于创作之时,则流于笔下而自觉,现原作之气息而不知,常与古人作品相识,如与古人对话。望之既久,作者之音容气貌,似浮于作品之上。常与古人佳构相约,可少时弊,可去燥气,提炼作品气格,成就自我。所以者何,概今古有别,以今人之心学古人风貌,异趣生焉,作品入古而不失时趣。常与古会,古风自出。若作品如人,有尚古之风,格调自高。吾近年来,多受益于此。兹选吾心爱之物,供呈方家,愿有同感,吾等与古人约,定是快事。

吾收碑帖较多,近有机缘又收唐墓志三十多方,同有南北朝墓志数通。吾常坐于志前,或捶拓,或审 读,或坐而思。每一通都记述着逝者生时辉煌。志主多为官,也有平民。官者志质为石,字多规整,是当时士大夫书法之代表;平民之志则多为砖,且字很随意。北周之《周故江凌总管刑狱曹宇文赋墓志》刻于大象二年四月六日,几年后即入隋,故其书法风格似楷似碑,时有隶意,是书法变迁之鉴证。其书法用笔丰富,刻工精良,笔意不失,是可以取法之作。(见图1)

《大业三年》砖志是平民志之代表,体小自然,但其书法却有民间之纯朴,来自千年前大业三年,有君逝矣,村内之“学者”一书而就,由民工刻之,入殓埋葬,经千年呈于面前,感怀良多。但就其书法而言则是由书法之正统而入民间,代表着书法审美之又一倾向。(见图2)

《司空义超墓志》是东魏墓志中代表型作品,魏书风格典型,结字方整,刀笔合一,取其法者,路数正,可以见魏书风貌。(见图3)

吾收藏之中较为出众者,当是弘一法师晚年于福建泉州所作的对联。两幅皆为以朱砂书于大漆上好后的木板之上,后以金箔趁朱砂未干之际贴上,七十多年已逝,大漆龟裂,金字宛然。每每与之对视,如见法师音容,法师之安闲静气,现于笔端。弘一出家后原想将书法连同他所擅长的其他艺术形式一并放弃,经范古农与印光大师相勉,乃以书法书写佛语、经谒以结法缘,传播圣教,载文度人。师出家后书风大变,乃形成如是(如图4)面目。此作是大师书法风格成熟之作,笔笔安详,无滞无留。笔中透出的是大师的世间情怀,是平淡,是自净,是对有情众生之不舍与眷顾。其作对于吾之艺术思维影响很大,吾从艺之思想,皆源于佛教,平静安详,似有似无,似真似幻 。在法师之作中可尽见矣。吾常追随法师墨痕,体味着这不着不弃的“心相”,实践着顺随众生利乐有情的宏愿。此联之中透出的是一种平等、自在,给人以安心利命,随缘有为的上进之心。吾求之,梦之,随之,爱之。(见图5)

清与民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扇面。吾收藏之中扇面是一系也。吾之收藏扇面,不看名头,只重艺术高低。扇面多是随手之作,若出佳作,此作者必定是高手。《李学曾书扇面》(见图6)可以看出这位清末津门名宿,书法之宗赵孟兆页 ,同时又有清末帖学一路书风,用笔圆润流畅,结字完美,当属秀美一路。

刘墉书《楞伽经序》(见图7)碑拓是清末所拓,气息平和,结字中正,有清代馆阁状态,又有刘氏风格,雍容华贵,具庙堂之气。吾于前年给龙泉寺所书匾额多用此书风。

孙庆祥所书小楷《岳阳楼记》扇面,可谓壮观,字如绳头,端壮秀美,是清末书风之掠影。(见图8)

当然,在馆阁书统一书坛之际也有不中其矩者。光绪年翰林钱崇威所书扇面,法自涪翁,直追山谷,得其神,不拘其形,可谓得其三昧。(见图9)

吾常穿行于古人之间,与古人畅谈书艺,感于先人心声,觉于前贤情怀,与之相交,吾之幸甚。吾常将自己之作与眼前先贤之迹相较,真是惭愧而后学。向古人学,与高人交,以古人为师,是吾之愿,吾之行。

君有同感否?

上一篇:沈尹默临《集王圣教序》 下一篇:健笔凌云 强其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