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18 01:37:18

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摘要:笔者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63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间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导向;企业绩效;影响机制;企业文化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018686)。

作者简介:王启亮(1975―),男,安徽蒙城人,管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傅鸿震(1974―),男,福建漳平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6-0061―05 收稿日期:2010―07―17

利益相关者导向不仅仅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组织行为,更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组织文化观的一种体现(王启亮,2009)。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纳入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中,并以福建省企业为样本,理论假设并实证检验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验证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在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

近年来,利益相关者导向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一直都是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利益相关者导向研究较注重规范分析,并不足以客观地判断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绩效水平。新近的实证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确实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研究背景、研究方案设计、企业绩效测量方法等不同,学者们的结论并不一致。例如,Greenley等(1998)以英国1000家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对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但不同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的不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企业外部环境对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Berman等(1999)在对利益相关者管理效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利益相关者导向模型和承诺利益相关者导向模型。战略利益相关者导向是指企业是否关注利益相关者以及关注的程度取决于这种关注能否改善企业绩效;承诺利益相关者导向是指基于道德的考虑,企业承诺应该积极关注利益相关者。该项研究还运用KLD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战略利益相关者导向和承诺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承诺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不显著。何新明(2006)以中国大陆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利益相关者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行业、所有制和行业发展阶段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导向的水平,而且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战略的观点来看,利益相关者导向本质上就是一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因为理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通过一定的努力满足这些需求非常有利于组织调动他们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织还可以利用由这些利益相关者构织的关系网络所蕴藏的潜在资源和能力。这种资源与能力的数量及质量能通过改变组织的潜在机会来影响组织的战略行动;能够获取的资源越多,可以利用的能力质量越高,组织潜在的机会就会越多(Dyer et al,1998:Gulati,1999)。我国目前许多企业都在推广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经营理念。本研究所访谈的企业,如利郎(中国)有限公司等,已感受到这种经营理念确实对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由此,提出如下假设拟加以验证:

假设1 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文化

Munilla等(2005)、Porter等(2006)认为利益相关者导向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从而会从整体上改进企业绩效。但是,利益相关者导向要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除了要有健康运行的企业结构外,还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保证(李相银,2002)。根据Luk等(2005)的理解,利益相关者导向要求企业须重视自身形象,社会责任感强,同时要求组织全体员工坚持共同的经营价值理念,各部门密切配合,领导在关键问题上能调和不同意见,并将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信息视为鼓励创新与吸收知识的良机等。总体来看,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具体内涵与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特征,如使命、社会责任、长期导向等组成要素以及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特征,如诚信、团队协作、规范管理以及组织学习与创新等组成要素紧密相关。从外部来看,如果企业不清楚自己的使命、不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眼睛只盯着企业内部,不考虑顾客对企业的实际评价和文化需求,也不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和期望,致使企业文化只能解决内部整合性问题,而不能解决外部适应性问题,那么企业的导向范围与外部环境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的适应性就越小,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也就越弱。从内部来看,如果企业不主动培养良好的诚信理念,不重视团队协作、规范化管理以及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那么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就越差,即企业的凝聚力就越弱。这对于一个追求永续发展的企业来说,无异于竭泽而渔。因此,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企业要求组织持续评估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实际需求的变化,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而这种活动或过程需要深植于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执行活动层面,成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的持久行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各部门的精力及资源结合到一起,以贯彻利益相关者导向这一理念,增强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假设拟加以验证:

假设2 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有正向影响。

假设3 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有正向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的顺利实施,既离不开企业文化外部适应性活动的支持,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内部一致性活动的支持;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活动,更是贯彻这一理念可信程度的中流砥柱。正如Schein(1984)所言,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基本上都是为了解决组织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问题而展开的。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旨在求得组织生存,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则旨在获得组织内部效能。但是,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两者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必然会引起企业内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

它们对贯彻利益相关者导向这一经营理念的支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必须保持协同发展。组织的生存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才能保障组织有能力提高内部效能;而解决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问题反过来也是为了保障企业文化对外部适应性的维系,并最终促使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假设拟加以验证:

假设4 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有正向影响。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

Arogyaswamy等(1987)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视为一种权变的关系,并描绘出有关企业文化的适配度,包括内部与外部的适配度。其中内部适配度代表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力和一致性,而外部适配度则主张强势一致的信念或价值,不仅影响战略的形成,而且促使战略执行较为完善。科特等(2004)通过对美国22个行业200多家公司长达11年的深入研究发现,与市场环境相适应或策略合理型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导致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增长。Denison等(1995)通过对764个高层经理人员调查后发现,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适应性分别与公司的某些绩效指标(如市场份额、销售增长量、收益率、员工满意度、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如下假设拟加以验证:

假设5 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假设6 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方案――研究框架、研究样本及测度方法

(一)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考虑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ACCO)和内部一致性(CCCI)在利益相关者导向(SO)与企业绩效(FP)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即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ACCO和CCCI的行为活动来提高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质量,进而间接影响到企业绩效。本研究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选择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地区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也是市场化、全球化进程非常快的地区。面对高度竞争、变化激烈及不确定性大的经营环境,这一地区的企业必须在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等方面较其他地区的企业有更好的表现,才能不断成长与壮大。

我们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随机抽取样本企业,然后通过电话、Email或企业家协会等与这些企业的高层联络,确认可以接受调查后,即派人上门调查。同时,本研究也选择了企业界高层人士最集中的厦门大学的EMBA、EDP、MBA以及高级经理培训班等的学员,请他们在上课之余填写问卷。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215份,其中52份由于不完整或者填写错误而被剔除,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为27.2%。从所有制来看,所调查企业的分布比较均匀,具体构成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55家(33.7%),民营企业46家(28.2%),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54家(33.1%),其他8家(4.9%)。从行业类别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占83.4%以上,而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布也较均匀。从企业规模来看,员工人数为2000名以上的企业有60家(36.8%),资产规模4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85家(52.1%),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89家(54.6%),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对问卷填写人员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问卷由企业的高级执行官或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确保了本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变量定义与衡量

本研究衡量利益相关者导向的量表来自Luk等(2005)和Greenley等(2005)的研究,包括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员工导向、供应商导向和股东导向等五个维度24个问题项。衡量企业文化的量表来自Denison等(1995)、郑伯埔(1990)等的研究,选取ACCO的行为活动(使命、社会责任、长期导向)和CCCI的行为活动(诚信、团队协作、规范管理、学习与创新)来度量企业文化,共34个问题项。衡量企业绩效(FP)的量表来自林义屏(2001)的研究。根据Delaney等(1996)的建议,采用多重而非单一指标的自评方式来衡量企业绩效,并将9个衡量企业绩效的问题项依据其性质分成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两个因素。

(四)样本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l看出,各因素及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在可接受的范围,表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样本的效度检验主要包括内容效度检验和建构效度检验两个方面。由于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项目全部来自过去的文献,很多学者都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且在最终确认问卷之前,作者还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预试并修正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本研究以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各指标基本上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三、实证分析――测度模型与命题验证

接下来,本文主要从基本适配标准、整体模型适配度及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三个方面检验整体理论模型,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变量间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以进一步验证前述假设。

(一)测度模型

1.基本适配标准

该标准用来检测模式的误差、辨认问题或输入是否有误等。这可从衡量误差不能有负值及因素负荷量不能太低(低于0.5)或太高(高于0.95)以及是否都达到显著水平加以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中各潜在变量的衡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均达显著水平,且衡量误差均为正值,可知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总体上符合基本适配标准。

2.整体模型适配度

该指标用来检验整个模式与观察数据的适配程度。这方面的衡量标准有多种指标。本文主要用绝对适合度、增量适合度和简要适合度来衡量整体模型适配度。绝对适合度衡量,x2=219.3,d.f.=72,RMSEA=0.112,可见x2/d.f.达到可接受的范围,只有统计值RMSEA略大。增量适合度衡量,NFI=0.793,IFI=0.851,CFI=0.848,可见IFI及CFI均达可接受范围,而NFI则略低于0.8的水平。简要适合度衡量,PNFI=0.627,PCFI=0.671,这些指标不太理想。整体而言,综合各项指标判断,本文的整体理论模型适配度尚可接受。

3.模式内在结构适配度

该标准用以评估模式内估计参数的显著程度、各指标及潜在变量的信度等。这可从个别项目的信度是否在0.5以上、潜在变量的组成信度是否在

0.7以上来评估。利益相关者导向、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及内部一致性和企业绩效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78、0.73、0.76、0.74,所以本文所提出的整体理论模型有较好的内在结构适配度。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整体上是合适的,可以用以检验相应的假设。

(二)命题验证

理论模式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假设2、假设3、假设4、假设6获得了支持,假设1和假设5没有获得支持。即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明确了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导向绩效水平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一、利益相关者导向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二、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三、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内部一致性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四、利益相关者导向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有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五、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六、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但通过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间接正向影响。

第一,本文证实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并不会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必须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来提升企业绩效。一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本研究结果深化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明确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重要中介――企业文化。由于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又通过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可以得出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的结论。但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是间接的,企业文化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本文的研究结果初步确认了利益相关者导向是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的前因变量,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是企业文化的内部一致性的前因变量。因此,一方面,一个企业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导向的文化,要根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促使企业构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提升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提升了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才能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利益相关者导向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来改善企业绩效。“利益相关者导向一企业文化一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的发现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面对现代企业管理是否应该关注利益相关者导向这一战略问题,而且还要面对企业文化问题;后者不会因为前者的出现而消失,反而会随着前者的出现作出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利益相关者导向一企业文化一企业绩效”这一影响路径可以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企业在贯彻利益相关者导向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及其联系,以便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动态和统领全局,寻求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利益相关行导向的应用策略。

最后,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福州、厦门、泉州等福建省内的企业,因而获得的调研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尝试在国内其他省份和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以对本模型作进一步检验。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其他因素如环境变动、高管特征、社会资本等纳入模型中,以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扩展和深化。

编校:沈 育

上一篇:从马克思经济学出发看我国现阶段医\患\药之间... 下一篇: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