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研究

时间:2022-07-18 12:30:01

关于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它们经营方式灵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多且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它们是技术创新中最为活跃的主体,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深化社会生产专业分工、促进大企业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创造了70%GDP的以中小企业为丰的非国有经济却只获得了30%的信贷资金。整体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种需求却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长期得不到满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1,面临的主要困境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张,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且结构单一。主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准人标准较高。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机会的创业板市场发展相当滞后。此外,我国的创业投资体制很不健全,而债券市场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将融资压力更集中于间接融资,融资风险过度积聚于银行。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大,贷款业务普遍存在笔数大而金额小的特点,不具备规模优势,使贷款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男一方面,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自身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较低且没有充足的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的风险大。银行出于自身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出发,对中小企业这类高风险高成本业务相当谨慎。由此出现银行“惜贷”,存贷差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陷入困境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过多的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对称问题。这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公开化程度低,披露不充分,信息基本上不透明。中小企业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

(2)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低。比较完善的国家社会信用诚信体系没有构建,信用管理商业化运作的诚信体系也不存在。

(3)中小企业信誉评估体系发育不健全。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远远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企业融资的需要。缺少权威性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只是由一些规模很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等按照执业要求部分地承担信用评级职能。

(4)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良。现存信用担保机构存在很多问题: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很难满足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要求;担保公司贷款担保倍数较低。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再支持功能受到限制和制约;中小企业抵押问题十分突出,抵押登记评估的手续繁杂,环节多,费用高,随意性大,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反担保条款使得一大批中小企还是很难获得贷款。我国前尚没有建立担保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造成现有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偏低。从内部管理来看,很多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临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等,担保过程中存在行政指令担保、人情担保现象,使得担保机构信用度降低,风险加大。

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及意义

贷款信用保险是国内信用保险的一种,是为避免坏账风险而设置的金融担保上具。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进行投保并承保其信用风险。即银行作为权利人要求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信用的保险,保险的标的是被债务人的还款信用,风险即债务人不遵守契约的行为。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包括决策失误、政府干预、市场竞争造成的风险,只要不是投保人的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的贷款无法收回均可承保。它实质上也是对现有信贷担保的一种有效补充,同时它还具有现有信贷担保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贷款信用担保的渠道,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开展新险种的有效途径,为银行分担了信用风险。实际上相对的降低了银行的货款风险和管理成本,使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开辟了银行、保险公司、企业三方多赢的新途径。

2,开展贷款信用保险可以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介入可以有效的兜服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作为以信用为服务内容的机构,以对中小企业的履约能力的深入调查为基础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信用保险,通过提升这些企业的资信改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3,增加了风险承担的丰体,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州风险。通过贷款信用保险的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机制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的信心,提高融资效率。

4,贷款信的发展会促进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社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三、目前开展贷款信用保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贷款信用保险方面法律法规,使得贷款信用保险的透明度低,操作不够规范。国家政策上给予的扶持力度缺乏,使其发展速度不高。

2,目前国内信用保险市场刚刚起步,险种类别少、专业化程度相当低。目前发展较快的信用保险只有出口信用保险,贷款信用保险方面的个人住房贷款信用保险,与日益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3,银行与保险公司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希望只对信用等级低、信用风险大的企业投保;而保险公司更愿意承保信用等级高、信用风险小的企业。

4,保险公司对企业信用评估能力不高。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的不透明,资信体系的发育不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缺失等都制约了保险公司对企业的信用评估能力。

四、关于如何开展贷款信用保险的思路

贷款信用保险涉及的参与主体包括保险公司、银行、企业及政府等。各个主体都应该各尽所能,相互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赢。

1,政府方面

应该提供法律、政策保障支持。尽快制定信用保险专门法规,加快立法进程并进一步完善保险条款,增加保险的透明度,公

开操作程序,明确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加投保企业的知情权,确保信用保险在我国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在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扶持,促进贷款信用市场的培育、开发。

2,保险公司方面

(1)与其他财产保险相区分,走专业化经营道路。贷款信用保险属于国内信用保险的一种,而目前国内信用保险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都与其他财险在一起混合经营。实质上,国内信用保险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业保险市场。若要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贷款信用保险应该实现其专业化经营。否则,各保险机构都会争相开发相对优质的保险资源,而往往忽略了最急需信用保险的中小企业,这就违背了开发此险种的初衷,导致最终很难形成对信用保险市场的开发性培育。要实现贷款信用保险的专业化经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实现经营机构专业化。从目前的开发培育阶段出发,通过实行较高的门槛准人限制,可考虑发放专营贷款信用保险的牌照。对具备国内信用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条件的机构可重点扶持。提高其市场渗透率,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实现管理制度专业化。建立健全有利于贷款信用保险发展及风险控制的专业化管理制度,防范来自各个环节的经营风险,实现与效益相匹配。

第三,培养经营管理贷款信保险的专业化人才。使其深入了解信用交易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实现对渗透整个交易过程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四,资信来源渠道专业化。贷款信用保险的经营基础是充分、详实、不断更新的资信信息。实现资信来源渠道专业化,提高对资信信息的掌握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最后,贷款信用保险定价的专业化。贷款信用保险的精算定价和准备金计算成本、提取等方面不同于其他财产保险,不能简单根据大数定律来确定,应实行专业化运作。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各自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的不同,实行不同等级的保险费率。

(2)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诚信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保险市场上保险双方都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贷款信用保险作为一个新兴的险种,其正处于市场开发培育阶段,因此加强诚信建设更显得必要。贷款信用保险涉及到银行、企业等参与主体,必须遵守最起码的诚信才可能实现共赢。因此,保险公司必须率先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实现诚信,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品牌形象,在这一新兴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3)通过再保险等途径分散风险。当前,受保险公司对企业信用评估能力不高、社会资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信用保险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投保时也会考虑到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可通过再保险或保险机构之间的相互保险来分散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投保人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将保单打包进行证券化处理等金融创新方式来分散风险。

3,银行方面

银行应该提高与保险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借鉴其他银保合作业务开展的经验,致力于贷款信用保险这一新兴业务的开展。

4,监管机构方面

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分别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监管内容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的传统业务。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银行业和保险业日益融合,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型业务和替代性产品,双方还可能在资本市场上协同对某种金融工具进行选择和运用,以达到特定的目的,这些变化很可能会引发新的金融问题。因此,势必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及时调整监管模式和监管内容,以适应监管对象的发展变化,一方面促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防范由于银行保险可能导致的风险蔓延,避免金融连锁危机的发生。

上一篇:照亮城市经济构建果品市场新格局 下一篇:江门民营卫浴企业战略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