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裁剪”的精彩

时间:2022-07-18 10:23:15

课堂中“裁剪”的精彩

当前,不少课堂热闹了,“数学味”却淡了;内容丰富了,教学结构却散了;课堂精彩了,教学效率却低了。我们要果断裁去过度的“精彩”,让“适度”的教学重归数学课堂。

一、裁“杂”剪“乱”――简单课堂才是“真”

纵观当前数学课堂,不少教师为追求课堂中所谓“精彩”费尽心机,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繁杂琐碎,结果累坏了教师又苦了学生;教学时间过度紧凑,学生缺少思考和探究的时空;教学结构纷繁复杂,结果课堂教学无主次,实效不高。臃肿的课堂,所显现出来的则是肤浅和低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以最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用最简单的方法引领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简单的课堂最为朴实有效,也是最为和谐的。华应龙老师一把剪刀、一张纸条将“莫比乌斯带”的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黄爱华老师以“俄罗斯方块”与“平移接力”两个游戏就串起“平移”的教学。他们都凭借着对数学素材灵活、高效的使用,展现出了简单而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魅力。一位教师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用学生熟悉的几张扑克牌,就把抽象、深奥的分数“玩”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教师先拿出含有一张“大王”(Joker)的两张扑克牌让学生观看,倒扣在手掌上,任意摸一张并提问:“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加进去一张扑克牌,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再加进两张扑克牌?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如果摸到‘大王’的可能性是九分之一,一共要有几张牌?”简单的几张扑克牌,简约的几个问题,就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这样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单教学,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烦琐、走向精干,留住了更多对话和动态生成的时空,既凸显了教学研究主题,又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是一种高超的、富有实效的教学艺术,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裁“泛”剪“滥”――简约课堂才是“实”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方便、有效地学习。“文灭质,博溺心。”(《庄子・缮性》)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写剧本:题材的包装精致却失真,美丽却失魂,容易引起学生视觉混乱,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的教学活动多而杂乱、灵活却无序,既不利于组织教学,又降低课堂实效;就会给学生的视、动、听、触觉套锁戴枷,学生的体验、想象和思考更是被折翼缚绳。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简约美。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确把握教学中各种要素,使课堂简洁、清晰、流畅,极力达成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一位教师在导入环节,用课件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庆节升旗仪式”等一系列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从刚才的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回答:“看到了奥运五环旗”“看到了很多中国运动员”“看到了奥运会火炬”等。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教师决不罢休,继续引导:“赛场飘扬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国旗。”教师着急地问:“上面有什么呢?”学生回答:“五角星!”“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五角星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恢复了自然的神情。台下听课的教师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教师是要让学生从视频中找到“五角星”这个轴对称图形,而这个“探究”过程足足用了十二分钟。这样的引导,实在没有必要,也无任何价值。另一位教师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先让学生观看《千手观音》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节目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你觉得节目中这些造型有什么特点?”教师的适时点拨自然地引出了“对称现象”。这样精美、直观、动态的课件,简约却很有效,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裁“娇”剪“俏”――简朴课堂才是“美”

教学评价本来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手段。观察当前流行的教学评价模式,许多教师为了课堂显得“精彩”,评价方式花样百出:有“班长点评”,有“小助手拉网式点评”,还有请“听课老师点评”等;原本只需几分钟的作业展评,却使用“班级大展评”“游戏大演评”等。言过其实的“满堂赞”也比比皆是:“你太有才了!”“你太棒了!”“你是小天才!”这样的教学评价,不着边际,不得要领,华而不实。只有真心实意的赞美,与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简朴的课堂,数学的“美”才能充分得以演绎。

一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先用课件播放一段以森林为背景的视频。教师问:“同学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四个可爱的好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学生虽然不知教师所指何物,却也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似乎很满意学生的回答,微笑着肯定:“真是一群爱交朋友的热心孩子!”在教师生动语言的旁白描述下,课件继续精彩展示:松树上掉下一个长方形,柏树上落下一个正方形,樟树上飘下一个三角形,桦树上飞来一个圆形……教师:“同学们,看到什么了?”学生:“我看到长方形是从松树上掉下来的。”教师:“对,你真是火眼金睛呀。”学生:“圆形是从桦树上飞来的,圆很大个。”教师:“对极了!孩子你的眼睛太明亮了。”学生:“圆最大个,三角形最小。”教师:“真是太厉害了,大眼睛的孩子眼力就是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给予高度赞誉。如此华丽花哨的教学,只有高度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对于引发学生问题意识,诱导探究欲望是毫无裨益的。另一位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传统民宅,让学生观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形,然后引导学生将“图”与“形”结合,探究其特征。其间,教师评价语言合理,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位教师的教学,素材简单、教法简要、语言纯朴,让生活实际与数学逻辑相结合,把凝固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悄然绽放数学的“美”。

数学教学在追求教学情境别出心裁、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语言充满激情时,要避免纷繁复杂与虚情假意,让数学教学回归简单、简朴、简约,散发其特有的“数学味”。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上一篇: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状态的三个策略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溢满成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