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式建筑室内斗符号意义阐释

时间:2022-07-18 09:24:57

【前言】明代官式建筑室内斗符号意义阐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檩下斗拱 这种斗主要用于彻上明造的各层檩下,是联系檩、枋的构件。檩下斗在位置上与外檐正面的平身科对应,在形式上则采用一斗三升单造、一斗六升重造等类型,具有装饰性。 檩下斗在柱头缝位多采用十字科承托。十字科形式在明代厅堂建筑中运用十分广泛,有较强的装...

明代官式建筑室内斗符号意义阐释

明代官式建筑内斗的各类结构类型

明代是中国古建筑历史上营造活动频繁,建筑水平高超,留存实物较多的时期。明代大木作上承宋、元,下启清代,具有不同于宋、元、清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而明代官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不用天花的殿宇中使用室内斗来加强梁檩枋之间的联系,并从而增加了室内装饰的效果。这既是对宋代“厅堂”类建筑做法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明代和清代建筑之间的明显差别。

在明代,室内斗根据施用位置及自身特点的不同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品字科

品字科斗是指例外出挑只用头不用昂,它主要楼房或城楼平座之下或里围额枋上承天花之用。室内的内里品字科斗数量较多,占据了室内斗的主角位置。明代室内品字科采用平置构件出挑两端,在上两层拱件后尾,以上昂六分头、头形象作为装饰符号收尾。根据施用位置不同分为平身科、柱头科及角科。

2.檩下斗拱

这种斗主要用于彻上明造的各层檩下,是联系檩、枋的构件。檩下斗在位置上与外檐正面的平身科对应,在形式上则采用一斗三升单造、一斗六升重造等类型,具有装饰性。

檩下斗在柱头缝位多采用十字科承托。十字科形式在明代厅堂建筑中运用十分广泛,有较强的装饰性,但随着简化做法之趋势,明代出现了在檩下以整块坨墩隐刻出驼峰式样的例子,显示出明代大木加工上极为细腻的特点。

3.隔架科

隔架科多用于大梁和随梁枋空挡之中。一般以两攒或一攒坐中安装。形式上分为三段:最下用荷叶墩,当中置大斗,上安瓜一件,拱上托雀替。梁枋空挡高的,瓜上另加万。隔架科装饰性极强,被广泛使用,如北京太庙大殿,二殿,三殿等。

4.丁头

丁头即半截华。从它固定的部位看,有入柱和不入柱两种。在明代,不入柱丁头一般多插入梁身,主要用于使梁下柱头斗在出跳数上与平身科保持一致,入柱的丁头一般多采用单造或多造,跳头多安置踏头承托梁底或檩条,如曲阜孔庙奎文阁暗层斗。

室内斗的特点阐述

明代官式建筑中斗取材的材等取值较宋元建筑有明显下降

例明代最大建筑物之一,面阔十一间的太庙大殿,其斗口取材仅12.5厘米,近似宋代的六等材厚。这不仅是大木构架向整体发展的产物,也是建筑材料,技术改进的必然结果。

1.平身科攒数骤增

在明代官式建筑中,随着斗用材的减少,斗平身科攒数出现了骤增的现象。明初,在北京官式木构建筑中,檐口下出现了许多精致细密的平身科斗,有的一件四朵,有的一件六朵,多者甚至达八朵。此时平身科已成为斗的主体。随着明构中平身科的增多,在檩条和下部平板枋,额枋间增加了许多节点,加强了建筑自身的整体性与抗震性,顺应了明代大木构架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2.明代斗彩画较前朝更为丰富

明代斗彩画的表现手段不断丰富,法式规矩更加严密规范,等级层次更加严明。如北京地区的智化寺、故宫钟萃宫正殿。明代彩画官式做法的主要特征是:纹式方面极其简练;彩画的格局继承了元代,并有所发展;彩画色彩完全转向以兰绿为主的冷色调,偶尔点缀一些红色,借以突出主题和核心内涵。工艺上极注意退晕,强调色彩柔和的感觉,退晕色为浅蓝、浅绿、浅红色,从而突出简练、淡雅、深沉的风格。

3.室内斗的符号表达

这些纵横交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斗,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却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从而体现出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甚至可以说通过交杂的结构形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符号,而这种符号则带有着一种特别强烈的“仪式”气氛,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句法结构构成的官方建筑所带有的儒家精神。

我们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特别是宫廷,陵墓,文庙等官式礼制建筑,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力具体实施的空间。权力统一创造了建筑的一致性。在中国古代建筑编码制度中存在着多重结构相叠,如有血缘伦理制度,政治制度,自然秩序,建筑制度等。土地与农业以及神权政体和君主专制一开始就是建筑的“能指”之“所指”。正如在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关于斗的描述写到:“中国古代的匠师早就发现斗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统治阶级也以斗层数的多少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作为制定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

室内斗层层交叠,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抽象感,表现出一种壮丽的“礼仪”气氛。斗作为体现建筑等级的标志有三:(1)斗口取值大小,(2)铺作层数的多少,(3)平身科数的多寡。从唐朝开始,斗的历史变革有逐渐缩小之势,到了明代,大木作制度有了明显的简化趋势,斗的排列组合趋于小且密集,平身科数量的骤增,明显被赋予了一定的等级意义。室内斗原在结构功能减少了,几乎已转化成为一种“等级制的符号”。

结语

室内斗作为中国古代木构的一项重要特征,能反映出某时期建筑的基本特征。斗在经历了早期的用材雄大,布局疏朗的阶段以后,在明朝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布局趋于绵密,色彩趋于淡雅。斗作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阶级符号,图像符号来说,反映出一套包涵着政治体系和制度,仪式,宗教,迷信在内的神秘而复杂的意义系统。中国古代建筑中设计师的缺席,体现了建筑是一种范式,一种仪式,更好的表现出了符号的权威性。

(作者单位:常州市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贺丹,研究生,就职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

上一篇:探析绿色室内空间营造 下一篇:论文中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