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设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

时间:2022-07-18 07:33:08

浅论建设低碳城市的城市规划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广为接受,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通过分析低碳城市的概念、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系,基于低碳排放的发展观出发,合理编制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从而有效建设低碳城市。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空间结构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182-03

1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许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目标。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低碳城市”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成为自“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等之后的最热目标,且将成为今后很长时间内中国城市建设的目标。

2 低碳城市的内涵

2.1 低碳、低碳经济以及低碳城市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1]。而低碳城市概念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目前对低碳城市还缺少明确一致的定义,我国主要解释为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2]。

2.2 低碳城市的解析

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

(1)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的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为了改善全球气候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城市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低碳城市的关键是低碳排放。低碳城市主要要求降低城市碳的排放量,关键在于控制城市碳的排放,通过低碳生产、低碳消费、控制高碳产业发展、引进低碳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3)低碳城市的实现在我国将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有关低碳城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各方面的理论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在建设低碳城市时慢慢探索,不断寻求更好的建设模式。同时,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水平各异,各个城市的自身条件也不相同,由此造成建设低碳城市基础上的差异,要消除这些差异并最终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4)我国发展低碳城市是大势所趋。2012年后,中国将有可能被纳入减排国家的范围,承担减排义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不仅有GDP的增速,还包括了能源消费量的全球比例,以及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后两个方面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迫切需求发展低碳经济。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促进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城市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不二选择。

2.3 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入手,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并由此引领其他方面的低碳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3]。

3 城市规划层面的低碳城市建设

3.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构建低碳城市空间结构首先应注意城市密度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密度控制可以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从而减少出行,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出于对城市蔓延的忧虑以及在我国城市发展应走紧凑型道路的共识,可以通过城市增长方式的调整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绿环或绿带边界的控制。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绿环绿带的控制方式使城市发展更倾向于选择新城或是卫星城。然而却造成了孤立的新城与中心城的空间距离增大,不利于组织公共交通,使得大部分人选择了小汽车的无序出行,最终将促进小汽车的使用,增加碳的排放。

为了适应“低碳城市”的建设,应采取以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廓型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式,将新的开发集中于公共交通枢纽,有利于公共交通的组织,实现有控制的紧凑型疏解,并且可以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开发,这种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适应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终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3.2 交通规划

低碳城市的规划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是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规划的一般法则。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政策,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公交优先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公共交通在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和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状况,城市建设首先要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最后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而在整体的交通方式构成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自行车交通。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计划设计建设轨道系统,但是轨道建设投资巨大,如果能将轨道网络与自行车系统结合起来则可以极大的扩大轨道的服务范围,压缩轨道交通的规模,从而节省资金和资源。如荷兰,超过30%的出行和大约14去轨道交通车站的出行是骑自行车,因此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应当向这些有着成功经验的国家学习[4]。

3.3 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可见产业规划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要将同类产业和相似产业集中布置,形成产业园区。而主产业生产所需要的配件厂家也可就近布置,以便于集中管理,有效节省原材料的运输资金和资源,使得这些产业高效节能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有着一定污染的产业,在减污减排的同时,尽量将其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同时以一定的绿化防护带进行控制,减少对城市的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3.4 土地使用规划

简•雅各布斯关于一个健康城的秘方是“一个错综复杂又富有条理的多样化土地使用,使得彼此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中都不断地相互扶持夕”[5]。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土地的使用应尽量以多功能混合使用为主。多功能土地的使用可以缩短出行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资源的利用,以实现低碳的目标。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直延用的功能分区方法,即每个功能区的单一用地性质,因此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土地混合利用的目标是为了增加短途出行,部分规划中土地采取混合利用设计,但却增加了出行距离,因此混合利用应是一种“有效混合”的概念。

在土地规划中,建设低碳城市需要考虑的是适合行人和自行车的地块尺度。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倾向于大尺度的建设,如拓宽城市建设、加大街坊的尺度等,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是却增加了小汽车的使用数量,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十分不利。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地块尺度是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而决定的,距离市中心越远,地块尺度越大。在规划低碳城市时,当距离市中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再随意扩大地块了,应重组用地,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依托的新中心,规划自行车与步行的合理地块尺度。

3.5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塑造宜人的景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体到低碳城市的建设上,绿地系统能吸收CO2,同时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空调的使用,间接减少碳排放,故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在国外,有很多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来建设低碳城市的,如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巴黎改造计划,将巴黎改造成世界上首个森林生态城市,需要建庞大的公园和完整的绿化带。又如美国人准备在摩天大楼里栽种植物,可以减少城市CO2排放,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让城市居民拥有安静、清洁、适宜的生存空间。

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都只是“见缝插绿”,并没有从总体来把握。要建设低碳城市,绿地系统已不仅仅是绿地数量上的要求,更重要是质量上的要求,在城市绿地的布局上应做到点、线、面结合,即用“绿廊”、“绿带”等形式将城市中点状、现状、面状的绿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绿色网络,这样才能更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碳量。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还应考虑城市周边大面积的风景区、生态保护林地等郊区绿地的布局以及这些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所在区域及城市边缘的整体生态环境,同时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空间,为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充分的绿化支持,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低碳城市作为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新的概念,低碳城市建设也将成为今后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这一点说,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面临着新的调整,虽然本文从城市交通、空间布局、土地混合等方提出了一些规划编制建议,但是真正的低碳城市规划还有待更深一步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将会形成合理的规划体系、适合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最终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6):1~2.

[2] 周国模.森林城市――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J].杭州通讯,2009(5):1~2.

[3]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法杖研究,2008(4):99~100.

[4] 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上一篇:水土保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流动注射和电化学联用测定磺胺甲恶唑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