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领会孔子之“礼”

时间:2022-07-18 06:25:03

《论语》历来为人所称道,“半部《论语》治天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列入学官,被视为“五经之辖,六艺之喉衿”(赵岐《孟子题词》)。元延佑年间,以《四书》开科取士,《论语》文句更是“自学子束发诵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成为悬诸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朝鲜和日本。日本的《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译为意法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广为传播,是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论语》地位之高,无与伦比。何为其然?笔者以为《论语》不仅是孔子超凡智慧的结晶,更是他崇高人格的反映!

孔子天资迥异,聪明绝伦。他能缩万里空间于一隅,凝千年历史于一瞬,雄视寰宇,洞穿凡尘,鸟瞰历史,参透人生,实事求是,透象寻本,碎石提镭,披沙滤金,总结出人类最一般的规律:制牛在鼻,导人在心。于是,一人授之以准则,高民熏之以懿品。为此,他定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分解落实于“忠恕孝悌宽恭敏,信惠智勇刚和毅”等行为准绳,他以伦理教育为核心,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体现了他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以及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事方法等。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他的“人心、民本、仁德、礼义”等一套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因而,他赢得了世人的由衷敬佩与绝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孔子不仅超凡脱俗,聪敏绝顶,而且高风亮节,美德懿品。一介穷书生,却能积极入世,热于参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袒露了他的赤胆忠心,他眼瞩百姓,心系朝廷,为推行政治主张,他周游列国,离乡背井,百折不弃,身体力行。言传,披肝沥胆,竭虑殚精;身教,鞠躬尽瘁,瘦躯销神。他不仅事必躬亲,而且“先之,劳之”,凡事率先垂范,作则以身。他认定为政“身正不令而行”。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终身一日的恒定性。“温良恭俭让”――子贡由衷赞叹先生。孔子能把思想理念分解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念轨行车,心帆足船,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何以为证?下面就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为例来详加说明。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侍坐》一文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礼”字,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生拥师坐,星拱月轮。文章开篇且着一“侍”字,突现了尊师重教的道德风尚!

其二,长幼有别,次序分明。当时子路54岁,曾皙39岁,冉有31岁,公西华只18岁。

其三,贬骄褒谦,是非鲜明。全文以“志”为线索构建而成,即问志,言志,评志,传志。文章重点记录了四个学生言志的过程。子路以老大自居,当仁不让,率尔抢答:“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他开口大言不惭,神态不可一世,不仅治理国度之大,而且还设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他都能泰然处之,使国富民强,且识礼知书!听他这豪言壮语,俨然是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士!次之回答的是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是谨口慎言,不仅无天灾人祸降至,且治理的国度小,其才能只能使小国富强,至于提高国民素质,他却无能为力。其实,他的回答暗藏玄机,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退为进。接着回答的是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表面上,他不言为官治国,只愿为一小相,委实谦谦之士,其实他胸有城府,高明之处在于化明为暗,寄伟于微,变有为无!最后回答的是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愿望只是同趣相娱。表面上看,他是胸无大志,但求逍遥,究其实,他是舍因取果,化有为无。只要我们凝神静思:“太平盛世的美景从何而至?”理所当然需要一位济世之才,力扭乾坤,气转寰宇,处帷幄而成竹在胸,上场合而游刃有余。其发展规律则事因志成,景依志出,笑在丛中,乃在“山花烂漫时”!好一个曾皙,大智若愚,鸿志若无!

由上分析可知,四人言志的顺序是由狂至谦,后重先浮,褒贬是非,不言而喻。因为摆在人们眼前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器满不容物,既已塞实,则呆板胶固,君不见,刚愎自用的马谡,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反之,器虚物随入,腾挪自如。君不见,从善如流的勾践,卧薪尝胆,反败为胜,英名传世。这正是孔子“吾与点也”的原因所在。

其四,自称其名,他称其字,文明礼貌,落实于语。

一篇小小的短文,却能多角度体现“礼”字,滴水映日晖,片言道心府,“侍坐”本小事,身教真言传!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构建文本及其阅读图式 下一篇:试论课外阅读的软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