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7-18 03:03:34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它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以下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教学案例为例,分析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缺失与使用之间的差别,以及自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片段一】

T: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那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S:三条边一样长;两条边一样长;都不一样长……

T:三条边一样长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等边三角形;两条边一样长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等腰三角形;这些都是特殊的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秘密呢?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来找一找三角形三条边之间还存在哪些关系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T:请同学们看黑板。我量出的一条边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

S:15厘米。

T:我测量出的另一条边的边长是多少呢?

S:10厘米。

T:那测量的第三条边长呢?

S:6厘米。

T:谁能发现这三条边之间还有哪些秘密呢?

(学生沉默,不知道怎么回答)

T:15+10和6之间,15+6和10之间,10+6和15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

S:15+10>6,15+6>10,10+6>15。

T:前两个数字相加代表的是其中的两边之和,因此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不对?

S:对。

【课堂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现象和问题。但是,通过作业的反馈情况,笔者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很多同学对这一特性的运用根本没有掌握,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笔者又反观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发现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严重症结。

【教学片段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地形图)

T:同学们,教室、食堂和图书馆这三个点如果连起来会呈现什么样的图形呢?

S:三角形。

T:答得很好。那么从教室到食堂,从食堂到图书馆,从教室到图书馆这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哪里呢?

S:三角形的三条边。

T: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对,那么这三条边之间还有哪些秘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其中的奥秘好不好?

S:好!

T: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自己利用桌面上的小棒来摆你喜欢的三角形,看看是不是随意抽取的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S:有些可以围成三角形,有些不可以。

T:对!假如可以围成三角形,那么这三条边长分别是多少?假如不可以,边长又是多少呢?同学们动手摆设,动手测量,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搜集的数据最多。

T:现在我们根据你们搜集来的数据一起发现这些数字之间的奥秘吧。现在我们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刚才的数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其中两条边之和和第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S: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不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无法围成三角形。

T: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知识的眼睛,一双勤劳的手和善于思考的脑子。同时,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发现了我们今天的秘密,就是……

S: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堂分析】

这节课笔者将课堂的重心放在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地形图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对三角形的学习产生了兴趣。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摆设三角形,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小组讨论与合作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作为一个探究者,通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真知,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笔者在第一次授课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的最优化获得方式,一味的给学生施加知识的压力,最终只能造成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机械的记忆,学生不仅没有对知识形成很好的把握,更不可能融会贯通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笔者课下经过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与备课,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围三角形,动手测量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总结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是作为引路人,学生通过小组之间探究与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热情,获得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提升了自身数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洪:《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辽宁教育,2002年04期

[2]孙培远,韩美芹,翟李红:《给孩子一个机会――栖霞实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山东教育,2002年2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变“草”为宝促成长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