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苦荞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

时间:2022-07-18 02:23:27

昭通市苦荞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

摘要 介绍昭通市苦荞生产现状,提出进一步发展当地苦荞产业的措施,以期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荞;现状;措施;云南昭通

中图分类号 S517;F321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91-01

荞麦是五谷之王,营养丰富,是无毒、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具有舒肝和胃、补肾减肥、美容、抗菌消炎、抗癌之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荞麦种植于昭通市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地区,该地区无支柱产业,经济相对落后,发展荞麦产业有利于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1 昭通市荞麦的生产现状

1.1 种植区域

我国是荞麦的原产地,种植荞麦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区,占荞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昭通市荞麦种植历史悠久,全市种植面积3.5万hm2,产量约为2.4/hm2。农业专家把昭通市分为2个区域,以凉风台、九龙山、五连峰为界,以昭阳区为中心,境内南高、东北部低,南部年降水量1000mm以下,东北部降水量1000mm以上。东北部有彝良、镇雄、威信、盐津、水富、绥江、永善、大关8个县。南部有鲁甸、巧家、昭阳区2县1区。北部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海拔1600-1800m以种植甜荞为主;含少量苦荞,而海拔1750-2000m以种植苦荞为主。主要种植乡镇有奎香、树林、龙安、小草坝、磨槽、杉树、牛场、坪上、场坝、中屯、芒部、尖山、池水、林凤、黑山、木杆、寿山、高桥、农业、板粟、大兴、马楠、连峰等。南部昭阳区、鲁甸、巧家2县1区海拔1800-2300m以种植甜荞为主,有少量苦荞。海拔1950-3200 m地区以苦荞为主。代表乡镇有盘河、大龙洞、苏甲、洒渔、靖安、青岗岭、新街、大山包、苏家院、梭山、大寨、龙树、水磨、江底、小火塘、马树、包谷脑、荞麦地等。昭通市荞麦有90%春播,仅10%夏播。当大春受灾后,荞麦是秋播补救作物。在荞麦种植中,甜荞仅占播种面积的20%,而苦荞占播种面积的80%。

1.2 种植现状

20世纪50年代,人民生活贫困交加,只有粗放型农业和传统农业,以砍伐森林、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为主,荞麦生长期间不进行田间管理,广种薄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农户对市场、栽培技术、气候和环境条件逐步了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撒播变为条播,适时播种,注重田间防除,进行薅锄与追肥,产量明显提高。

1.3 苦荞食品加工

20世纪末,荞麦可加工成荞糕、荞酥、荞米线、荞皮、荞粑、荞饭、荞粥、荞酒、荞枕等。进入21世纪,荞麦的作用得到人们的更进一步认识,并形成一定的消费群体,同时,随着个体加工经营商的运作和营销理念的推广,昭通市荞麦产业进入黄金时期。得到逢勃发展,先后成立朱提有机苦养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明飞食品苦养公司等企业。朱提有机苦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加工系列产品有荞枕、苦荞糊、苦荞麦片、苦荞米、苦荞粉、苦荞全粉、苦荞米茶、苦荞速溶片、苦荞皮层粉共9类30个品种。截至2011年秋季,该公司和其他几家苦荞加工厂精深加工苦荞上千吨。但受机器限制,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高寒山区脱贫致富之需。

2 昭通市荞麦产业的发展措施

2.1 加强荞麦田间管理

荞麦是浅耕作物,有l条主根,由此分生支根,茎高60-130cm,下部不分蘖,节上侧生旁枝,荞麦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为瘦果。苦荞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昼夜温差大,容易积累营养物质。生长发育期间喜磷酸钾,在pH值在6.5以下的土壤种植较好。研究表明,生产百千克籽实需从土壤里吸收纯N3.3kg、P2O5 1.5kg、K2O 4.3kg。苦荞种植应采取冬季耕翻土地,晒垡、耙地,使土壤疏松,以便根系下扎。前作大豆的地块种植苦荞,根瘤菌固氮满足苦荞生长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可施复合肥750kg/hm2作底肥。由于苦荞是浅耕作物,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大,有条件的地方提倡灌水,同时注重排涝,薅除田间杂草。适时收获,防止造成籽实霉烂。

2.2 促进苦荞加工、销售

昭通市荞麦种植面积约3.5万hm2,产量2.4t/hm2,总产量约8.4万t。若昭通市朱提苦养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其他生产加工企业年吞吐原材料1000t,则有8.3万t靠农户自产自销,阻碍农民脱贫致富。苦荞产品消费群广泛,要从营销理念、营销渠道、营销策略上多下功夫。笔者认为,朱提有机苦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仅有这些系列产品还不够,应加大开发力度,拓展市场,如开发芦丁、异黄酮等占领医药市场。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型企业资金投入,研发新产品,使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产业,这也是对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扶持。科研单位在苦荞开发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应走市场、经销、加工企业、科研一体化之路,使昭通市二半山区及高二半山区的农民早日脱贫。

上一篇:新农保试点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以河北省武安... 下一篇:遂昌县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