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时间:2022-07-18 12:54:31

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1

摘 要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自身特点,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具有经营理念的独立的单位,这种转变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运转难度。而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内部制度,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可以使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形成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的重难点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完善的规范体系。在内部控制理念、管理基础和风险技术等方面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之中还不能熟练的运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精髓。在2009年,我国的上市公司才依据国家的政策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准备期很短,给执行政策的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这对于缺乏市场经验的事业单位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制定、调整、运行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更是难上加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在体系的构建之中,不仅仅需要与中介咨询部门、审计鉴证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取得联系,更要协调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治理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优化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满足实施规范的基本条件。影响内控规范体系的执行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是,是否有能够与之同步运行的法律法规。与内控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监管条例、会计师条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促进内控规范体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构建内控规范体系的过程之中,应该遵循广泛性、健全性、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事业单位应该对在建设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之中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准备。建设一套完善的内控规范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原则:监控措施的科学性。信息沟通的通畅性、内部环境的完善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和监督制约的有力性。这些原则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范体系。事业单位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充分准备,平衡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在考虑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执行力度之后,及时的制定好应对措施。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时间短暂、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也缺乏外部监督。政府是对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的主体,但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标准,缺乏有效地沟通,管理不集中,导致了政府的监督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外部监督体系的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在具体的执行之中不按照目标进行,在事业单位内部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的予以解决,也不对违反规定的情况做出处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常见的外部评价机构,在市场竞争之中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和不严谨的工作手段,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难以发挥监督的真正作用。

二、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和方法

在贯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时,要重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采取高效的措施,又好又快的构建一套完善的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所以企业应该首先优化内部环境,建立一个规范的议事规则和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确保单位内部的所有成员都严格遵守规定,切实落实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对体系的构建情况同样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来对单位的内部情况进行审核。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设置,使单位内部的各个设置不断完善,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使之与内控规范体系相适应。事业单位要明确的认识到自身的特点,设定准确的内控目标、注意收集市场上的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展开风险评估。依据单位自身的风险承受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事业单位所面对的风险降到最低。在风险评估得出结果之后,要衡量事业单位所面对的风险和收益,及时的制定应对措施。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单位可以准确、快捷的获得信息,保证信息在事业单位内部和单位之间的通畅流动。对内控体系所产生的信息要及时的筛选和整理,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出企业审计的作用。事业单位在构建内控体系的同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出一套能够有效实施的监督机制,确保审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能够有效的实施。同时单位还要注意提高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事业单位职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成果,所以单位应该重视对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内控管理的需求。在内控工作之中,要善于抓住工作重点。对预算进行控制,将预算管理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要明确事业单位内部上级和下级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对授权批准进行监管,制定有效的制衡机制。事业单位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要不断寻找业务的关键点,并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控制,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可以高效、快捷的运行。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优化单位的内控结构,确立单位内控的目标。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特点,在事业单位的成本和效益之间得到平衡。

参考文献:

[1]魏俊英,曲炜.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浅析.会计之友.2007.

[2]邹国剑.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后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谈起.财政监督.2009.

[3]院丕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大众商务.2010.8.

上一篇:公民涉税权保护的动态机制 下一篇: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与订单培养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