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杰克现象”与指导策略

时间:2022-07-18 12:27:0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杰克现象”与指导策略

有一个叫杰克的小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杰克常常抱怨课文不精彩、没意思而难以卒读。老师布置的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内容他从来都没有完成。老师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几个带过他语文课的老师都认为杰克是一个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可他的父母却又抱怨他在家过分地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张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以使他百看不厌。杰克对待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经专家研究,认为杰克的阅读是休闲式阅读,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正是这种对待阅读的心理倾向,决定了杰克在家里和校内阅读兴趣的巨大反差,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杰克现象”。

一、 现象:小学生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表现

“杰克现象”的学生,在我们的阅读课上比比皆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课堂阅读效果低下。相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这些学生却个个捧着杂志和报纸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根据我们的调查,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

表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中“杰克现象”的统计

小学生中有“杰克现象”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类学生的阅读是为了追求新鲜。他们喜欢那些故事内容情节性强、文字浅显、不需要检测阅读效果、能够获得阅读愉悦的作品。而语文课内阅读常伴随着思考,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因此语文课上提不起精神。

学生课内阅读的“杰克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感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更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的前提条件,反复的阅读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但“杰克现象”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上不愿意阅读课文。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阅读任务不感兴趣,认为老师已经读过了,自己也知道文章的内容,没有必要去反复阅读。所以,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只想阅读一次课文,不想,也不愿意去反复阅读,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为了了解自己还不知道的东西。

2.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有抵触情绪

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一定的阅读内容,要求学生去阅读。由于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与课文学习有关的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作了相关的介绍,有的内容学生在课内已经读过,再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这些学生就认为没有必要,而且认为这些阅读任务是在剥夺他们课外阅读的自由,由此,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阅读。

3.课后喜欢用随意的阅读去打发时间

“杰克现象”的学生在课外不愿意按教师的要求阅读,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就出现了休闲式阅读,他们对其他文字性的东西喜欢随手拿来就阅读,在阅读中不用思考,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是将阅读作为一种消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闲散式阅读就变成一种爱好和兴趣,这类兴趣不是追求阅读内容的兴趣,只是一种阅读形式的兴趣,是为了读而读,丝毫没有阅读压力的阅读。

二、 分析: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杰克现象”的成因

小学生阅读教学中“杰克现象”的成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下具体分析。

1.“杰克现象”的客观原因

(1)受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多少年来已经成为升学和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阅读不再是学生的精神享受,而是一种学习负担;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而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会去死记硬背,不去思考和探究。

(2)阅读内容缺乏趣味性。愉悦的阅读是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和动力的前提,枯燥的阅读内容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阅读内容本来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阅读内容中增加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内容和材料本来是十分简单的事,可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布置阅读内容时较少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多关注的是学生阅读考试的成绩。大量的反复阅读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从心理学来看,愉悦的阅读心理产生于阅读过程和阅读之后,不是阅读效果。没有很好的阅读兴趣和愉悦的阅读过程,就不会有很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有阅读思考。枯燥的阅读过程是烦琐甚至是艰辛的。

(3)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性阅读有畏惧心理。阅读逆反心理是阅读教学中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读物产生的一种阅读的心理离心力,表现出厌倦、反感,对作品抱排斥、抵制的态度。应试性的阅读评价是考试的成绩,阅读是为了考试,要按规定去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过多和过高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存在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使学生将阅读看成是一种负担和痛苦,一阅读就莫名紧张,精神无法集中,正常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发挥。

(4)教师缺乏有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语文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杰克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小学语文阅读必须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注意学生语文阅读内容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不能只考虑语文教学的暂时需要,更要考虑学生语文知识终身发展的需要。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效果的考察都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多的阅读任务和过高的阅读要求,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紧张心理。

2.“杰克现象”的主观原因

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和阅读习惯是“杰克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1)阅读目的随意性。小学生的阅读与一般人的阅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往往目的性很随意,但却时刻都有可能面对即时评价的阅读。应试教育使小学生的阅读目的和阅读需要定位于试卷上的高分,这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它的特征是被动的、功利性的,一旦目的达到,阅读行为便宣告结束。

(2)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和动机是产生阅读行为的起因,也是维持阅读行为的动力。正确的阅读动机才能够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反之则只能是短期效应和表面效果。阅读需要是产生阅读动机的基础。小学生阅读动机过弱,阅读没有明确目标,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懒惰等现象,此时阅读就会成为纯粹的消遣,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甚至使读者放弃阅读。

(3)阅读能力缺失。阅读能力是“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与分析之上。而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不同的家庭背景、智力因素等,都会使部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偏低甚至严重缺失,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出现驻足不前甚至有意规避的行为趋向。

三、 重塑:小学生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阅读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性阅读,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缺乏选择的余地,没有阅读兴趣和热情。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任务性阅读和自由选择性的阅读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自由选择性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完成任务性阅读。

1.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

小学生既不愿意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内阅读,也不愿意阅读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关键是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不感兴趣,缺乏阅读认同。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性阅读,一般都是知识性阅读,都是与知识性学习相关的内容,阅读考察和评价阅读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带有任务性的阅读,学生一般都有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怕阅读后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加之老师布置的阅读内容都是教材内容,没有新鲜感,学生不愿去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把课文阅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选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任务性阅读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每一个学习任务性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还可以指导他们写出阅读体会。

2.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表现。如果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就会为学生的持续阅读提供内因条件,学生就会积极地阅读,并自主选择材料,扩大知识面。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要求就要有层次性,不能要求过高,使学生丧失阅读信心。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精读课文后,笔者问学生:“你们还见过别的瀑布吗?”一听到此问题,学生都来了兴趣,有的说,我们的花果山就有瀑布,有的说,我见过渔湾瀑布。还有的说,我去过九寨沟,九寨沟里有许多瀑布。笔者接着发动学生讨论:黄果树瀑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区,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下,并阅读一下,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通过《黄果树瀑布》课文的阅读,引申到课外关于我国自然风光介绍的文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激发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兴趣缺乏持久性,有了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和需要阅读。需要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小学生表现欲强,希望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称赞。在课堂上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兴奋的状态中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负荆请罪》是历史课本剧,情节感人又适合学生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复阅读,而是作为表演剧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表演。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表演,在课后反复阅读课文,有的还请人指导阅读和表演。在课堂表演时,大多数同学都背出了课文,表演得有声有色。每一小组表演后,笔者都和同学们一起为他们鼓掌,表演结束后,还要同学们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者。学生通过表演激发了阅读动机,提高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的前提条件。在选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任务性阅读与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范美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15).

[2] 王春晖,文晓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教育,2007(8).

[3] 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上一篇:像堆积木那样学习程序设计 下一篇: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