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思想品德课的预习与复习

时间:2022-10-18 07:13:47

略谈思想品德课的预习与复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建构高效课堂,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被动,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以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些课堂虽气氛活跃,学生表现较好,但课后学生不及时复习或复习巩固不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理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建构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反思、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要发挥思想品德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合力作用,才能建构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提高和巩固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思想品德课的高效预习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理念。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和深化。课前预习得愈充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发挥得愈好,愈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在预习中,学生可以对问题有初步的了解或看法。学生可以把在预习自学中经过自己努力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带进课堂,发挥团队的作用,在学习小组或全班讨论、合作探究中,或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得到解决。在预习中,学生形成想学、想问、想练、想比的良好心理。通过预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愈加积极主动。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在生与生、生与师之间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展示自己的见解和个性风采,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高效率。通过预习,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我内化知识,体会、感悟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观点,建构起自己初步的知识结构。课前预习,不仅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一般预习流程

教师提出自学目标学生依据自学目标,自主学习指定的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本节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本课的目标相关内容、难点和重点并初步思考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或记入预习笔记。

2.预习具体做法

(1)清除障碍。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搜集资料、信息,积累经验,清除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2)圈点勾画。指导学生在预习教材时,用一套统一的、有一定含义的符号(画线、波浪线、三角等),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从而帮助预习和加深理解。

(3)试解习题。通过上述步骤,指导学生提前试解相关的思考练习题,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概念、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基本框架,以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4)写好预习笔记。内容包括:每一课中的知识结构或提纲、摘要;每一课中紧密联系的原理及主要问题;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自己解决不了准备带进课堂讨论的问题;预习的主要心得体会等。

二、思想品德课的高效复习

课后有效复习是对学习新知识的强化手段,是高效课堂的巩固和再提高。怎样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复习?建议在复习时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指导学生紧随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度复习。课堂上或课后及时小结课堂所学内容,“趁热打铁”,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

2.尝试回忆

在复习前,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或闭上眼睛,独立地把课堂上所学的或已经复习过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有利于:

(1)能及时自我检查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有助于养成动脑的习惯,增强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3)能更明确再复习的针对性。

3.复习教材

(1)圈点勾画。在复习时,把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结论等目标,在预习中没有勾画出的部分用彩色笔醒目地勾画出来。

(2)归纳概括。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简单地概括出来。

(3)补。在课堂上拓展、补充的内容,补记在教材相对应的空白处。

(4)正。对于自己在预习中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更正过来。

(5)添。在书页的空白处或者另附纸张,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维活动。

4.阅读教辅书复习

(1)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阅读。

(2)按教师的建议选择好的教辅书。

(3)先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教辅书。

(4)对阅读教辅书的心得体会或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进行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5.全课复习

每学完一课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内容脉络,形成思维定式。

6.系统循环复习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是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多次复习一节、一课、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要求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对所学内容有系统化、螺旋式的上升,不断有新收获、新感悟、新体验。

7.做习题复习

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先做题后看书复习。这样能够发挥独立思考、自检学习效果的作用。当遇到难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去查阅、复习所学知识,找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答案,形成难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原理的印象,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中等生或学习困难生,建议花较大精力复习、看懂教材,弄明白所学内容,适当弥补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尽可能地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时可在小组讨论,也可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以便顺利完成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

8.对已做过的习题作业进行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做法?——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他办法?哪种方法更好?有无另外的答案?——求异思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发散思维。

(6)有针对性地补救和训练,查缺补漏改错,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

李云会.教师管理课堂的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模考之后高三班主任应该做什么 下一篇:中外教师英语课堂协商情况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