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择校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7-17 11:18:52

后择校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指出,关于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各地均通过下发高中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召开基础教育会议等方式予以明确,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高于规定标准,如上海去年取消高中择校生招生计划及择校费,北京、山西等地规定择校生招生比例要降至15%及其以下,但有的省份仍存在超标现象。从2012年秋季开学开始,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在加大投入、合理调整收费标准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3年内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自从允许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以来,各地争相降低统招生数量,不断扩大择校生比例,与此相应的是择校费用的水涨船高,一方面扩大了社会不公,由分数竞争发展为“拼爹”,撕裂社会阶层,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潜在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招收择校生使学校迷失了办学方向,学校教学不是服务于提高公民素质,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以至于生源战愈演愈烈,教育秩序混乱。相信教育部正是看到这些才狠下决心的,只有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才可能让中国基础教育重见蓝天。

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对于治理乱招生、乱收费现象,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拿出切实有力的手段来,特别是没有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即使有,惩罚规定也太轻,根本起不到规范的作用。政策失去了制约能力,教育部的这项规定能不能在三年内真正落实,还得拭目以待。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次教育部对于公办高中取消招择校生总算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必须在3年内达成,并且严禁在择校生之外以借读生、自费生等名义招收高收费学生。最迟三年,公办高中将完全告别择校生,“后择校时代”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后择校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曾经甚嚣尘上的教育产业化被彻底唾弃。过去政府或明或暗奉行的以教养教的办教育思路将行不通了,公办学校取消招收择校生,政府和学校就再无任何借口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教育必然回归民生本质,而政府也将真金白银地全部承担教育经费,这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对于政府来说,教育管理也将面临变革,必须有新的思路。过去政府极力促进、帮助学校创名牌,醉心于各种评比、排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注重把极个别学校打造成名牌学校,使他们逐渐成为“巨无霸”,校园堪比大学,人数动辄过万,垄断优秀学生,这也导致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招致社会对政府的责难。后择校时代必然追求教育均衡发展,而过去的不均衡发展则为未来的均衡发展制造了难题。老的落后学校的改善、新学校的建设,它们如何与曾经的名校达成均衡?只要有名校,均衡就必然沦为空谈,社会就不免会有择校的冲动,而名校情结并不容易消除。对待名校的态度,考验着教育管理当局的智慧。名校正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师资流动、大校分割、弱校倾斜,对名校动手术已不可避免,这些都需要教育管理者在理念上做好充分准备。

后择校时代的到来,要求学校和教师观念要革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一直以来,学校和老师都以现实残酷为借口,极力规避素质教育。教育的本质被异化,沉溺于对名和利的追求,教学手段简单化,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扼杀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并使相当多学生的心灵空洞化,后果是严重的。

后择校时代,学校必须接受不能选择学生的现实,必须放弃精英教育路线,必须眼光向下,着力教育好后进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必须改变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必须改变“不考不学”的教学内容选择机制,必须从实际出发,开发、提供更多的课程,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后择校时代,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高考目标,校长和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家长和学生其实也面临着观念的冲突,后择校时代的均衡化教育,家长和学生有可能因目标的丧失而迷茫。过去,他们有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考上名校,后择校时代则不用为考名校而奋斗了,似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高中前,学段过于清晰的名校目标,高中阶段过于清晰的高考目标,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后择校时代的家长和学生必须改变对学校的期待,特别不能逼迫学校走回头路,要珍惜自由学习的环境,把握每一个成长的机会,这是家长和学生在后择校时代应有的理念。

三年,没错,取消招收择校生有三年的过渡期,市长、局长、校长们,真要等到三年大限的最后一天才告别择校生吗?NO,请别让人们失望,否则你们真OUT了!

(作者单位:江西临川二中)

上一篇:校园如天 你同四季 下一篇:一节难忘的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