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课改下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间:2022-07-17 10:29:23

新时期课改下高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种方法值得提倡。

一、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参与学习,大胆探究科学知识。如果师生间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畏首畏尾,畏惧教师,畏惧书本,畏惧权威,就会想说不敢说,想做不敢做。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是背道而驰的。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是幼稚无知的。要把学生当主人看,当有头脑的主人看。做到这一点,不是说不打骂学生、不体罚学生就行了。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态度,能成为你能否做到这一点的分水岭。当你把答案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当学生发言你随意打断的时候,你就没有做到这一点。

2.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无全才”,也要认识到“人人有才”。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给他们探索的方法,提高探索能力,从而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质,进而闪现创造的火花。

3.相信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等,就有不少的学生提问。权利能力是指人们享受某种权利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行为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基础。对公民来说,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起始时间上是有区别的:权利能力生而有之,出生就可以享受民法规定的各种权利,行为能力是从满18周岁开始才完全具备的,18周岁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是无行为能力人;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来说,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起始时间上则是一致的。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事实。而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素养。首先要不断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练,做到“少而精”。这样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同时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关键是要与学生的思维合拍。思想性要好。不能产生歧x。其次,在板书上,要做到板书能反映教学结构,反映教学思路,突出重点和难点。发挥引导作用,精心做好课堂设计。做好有效的启发。发挥组织作用,课堂结构必须重视。

四、进行教后反思

反思一:教育者要更加亲近学生,关爱学生。

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今天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能放下架子,弯下腰来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平等探讨,并在探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这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无形当中也解放了他们的头脑,为达到教育的最佳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反思二:教师要敢于并善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我们应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当作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长新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学习知识。变教师传道为促进学生自己去学道;变教师授业为促进学生自己去学业;变教师解惑为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有机会、有可能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上一篇:职校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分析 下一篇:农科专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