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邻里关系淡化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17 09:44:16

浅析城市邻里关系淡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邻里之间关系融合,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提倡的一种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居民的流动性,住宅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邻里关系;传统;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152-02

一、邻里关系的现状

所谓的邻里,费孝通在对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研究过程中,曾对邻里做了这样的界定,“邻里就是一组户的组合,他们日常生活有着亲密的接触并且互相帮助”。顾虎林在《城市社会学》书中邻里是住地毗连的人们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而形成邻里[1]。这种互动关系深刻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生活中,如果谁家有什么笨重的家务活动需要额外的劳动力时,邻居们就会一齐来帮忙。每时每刻互相问候,互相送饭。如果他们要去外地,拜托邻居看好家和家里人。如果邻居家从外地来客人,把他们请到自己家做客。如果他们要搬走,走之前给邻居们举办个宴会,互相告别。如果搬来了一个新邻居,其他人主动来帮忙,增强邻里间感情联系的作用,为邻里的互相熟悉和了解提供方便。可惜,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优良的传统邻里关系开始淡化了。

造成城市邻里关系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发展减少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邻里关系本质是社会关系,它主要是由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市场交换关系逐步加强,人际关系出现经济化倾向。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可惜这些生活便利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了人际交往。主要表现:

第一,通讯网络系统的发展。通讯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摆脱了面对面、近距离的要求,人们日常的交往,对话范围不再限于身边的人,家人和邻居,可以轻松地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随意交流、对话[2]。现在由于学习,工作压力挤掉了人们间交流的时间。他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日常生活方式在悄悄改变。跟邻居交往形式不再单单依赖于面对面的交谈,而转向通过网络、通话、发信息等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电话日益成为时尚,因为它能快速,方便地对外联系。信息网络的发展,丰富了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他们足不出户就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具有方便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使用的机会。这种新的交流方式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社会交往模式,居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消失,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好多城市居民适应不了这种城市生活的需要,许多人怀念传统的社会方式。

第二,家庭服务机构的组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推动了家庭服务机构的建立。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如果他们家里有什么事如:搬东西,搬家,打扫房子等各种各样家务琐事中需要邻居来帮忙的基本没有。他们宁可远道请来服务机构的人员来帮忙不愿意邻居搭把手。这些情况当然会造成邻里关系的淡化。

第三,生活用品的方便。现在随着社区服务的优化,加强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完善社区制度是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现在随着社区服务的优化,每个社区都有几个超市、综合店、粮食店、餐厅、幼儿园、门诊等居民最需要的生活用品。当然这些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如在家里他们做饭或忙着什么事儿,突然发现缺什么东西,这种情况下他们宁可去外面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愿意敲邻居家的门。还有,如有人家出了什么急事或有人突然病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那样,不需要邻居们帮忙的情况下把病人送到社区的门诊。在传统社会中“远亲不如近邻”,“邻里相扶,守望相助”使人们对社区共同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和描述。而现在这个急剧变迁的时代,作为现代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发生了重大变化[3]。这种互不交往,互不需要帮忙,往往会引起一些摩擦和矛盾。这种相互关系冷淡的生活环境不利于邻居之间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这种邻里关系和生活环境,破坏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导致了传统邻里关系的淡漠。

第四,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邻里关系大多建立在生活节奏慢,社会活动较小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交往既有需求的时间[4]。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们使人们无暇顾及邻里关系。特别是近20年来,邻里关系越来越淡漠。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了激烈的战争。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忙忙碌碌的生活,挤掉了人们间许多交流感情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要加班,不是工作,就是为工作而学,悠闲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导致现代住区居民缺乏交流的时间和欲望。邻里关系作为一种精神心理关系,正是同社会交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邻居之间的这种封闭性,互不交往当然给居民带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会阻碍邻居们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沟通。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感到孤独,他们大部分不得不与现代电器设备为伴。从上述内容我们得知邻里关系淡化的直接原因是邻里中社会交往的减少,而导致邻里交往的减少。

第五,居住环境的变化。现代住宅建设的屏障,阻碍了人们交往的场所。传统社会里,在农村都住居平房,经常可以看出这样的场景:在宽大的屋檐下,大人们居住在门口一起聊天,下棋,拉家常,孩子们则聚在一起游戏,跑来跑去,邻里关系非常融合。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追求住宅面积的大小,户型是否合理以及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整洁有序,而开始追求更高的居住要求对于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根据居民们的要求新型居住小区正在不断加快建设,居住区里的住宅越来越高,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这种新型住宅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给居民带来便利和安全感,但却助长现代居民长期蜗居在家的不良习惯,挡住了小区内人的外出欲望,也封闭了人与人渴望交流的愿望[5]。传统的居住模式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需要。

第六,社会流动和迁徙的发展减少了交往的可能性。现代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多种经营方式的多渠道、开放型、网络式流动体制,人民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一切,为外来人员流入城市创造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6]。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迁居活动也日趋频繁。当然,这些流动人口是一个很好劳动力,他们也有不足点,如他们来自西面八方,专业、经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差别较大。他们可能为了工作要不断变换住所,特别是年轻人,这样的变迁更为频繁,这就是人口流动增大,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相互认识。这种情况将阻止他们与其他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外,近年来治安恶化与城市邻里关系淡漠也紧密相关,互为因果。这些流动人口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城市环境带来了一些压力。

二、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对策

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不是一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的问题。他需要从社区指导居民等加强和谐邻里关系方面来构建邻里关系。

(一)发挥社区指导作用与强调和谐邻里关系

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给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空间,创造适宜的活动机会。社区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培养和谐的邻里感情。这种感情指导他们相互接受,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加强和谐邻里关系与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良好的社区风尚,是城市居民共同的生活愿望,创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容。这种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可以沟通社区居民的感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邻里关系,此外还可以提高社区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三)和谐邻里关系与加强社区制度的完善

社区制度是以社区人员的共识为基础,以他们的和谐关系为准则加强社区制度的完善。根据上述内容,完善的社区制度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和谐关系。

三、结语

邻里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缩影,冷漠的邻里关系将逐渐侵蚀社会安全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邻里关系的好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邻里关系的热情、密切、触洽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团结友爱,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仇晶.城市社区居民邻里互动的实证研究——以三个社区类型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07.

[2]饶宇飞.现代居住邻里关系淡漠现象分析[J].山西建筑,2006,(32).

[3]孙建.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困境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

[4]邢晓明.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学术交流,2007,(12).

[5]罗红安.改善邻里关系的住区规划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6]王万木.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现状及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

上一篇:思考是一种心境 下一篇:试述未成年犯职业探索现状及辅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