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提问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

时间:2022-07-17 08:00:37

有效的提问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技能,但如何提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策略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起他们的需要,因需要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地在问中学,在学中问。

一、 借助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如果我们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变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一年级的 “上下”概念教学中,教材给出的问题情境是一幢居民楼,上面住着一只鸟,中间住着小松鼠,下面住着小兔子,提出的问题是: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小鸟的 _面,小松鼠在小兔的_面,小松鼠在小鸟的的_面。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出示情境图:在森林住着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到星期天,这群快乐的小伙伴便会相约在一起出去郊游,瞧,今天谁来了?(出示小鸟、小松鼠、小白兔)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出示问题:谁能说说三个小动物谁在谁的上面?孩子们争先恐后的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的话,何愁一年级的孩子不注意听,何愁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思考我么所提出的问题呢问题呢?

二、 借助猜想创设问题情境启迪思维

波利亚曾说过,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会主动关切课堂进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自己要提的问题融入猜想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出大胆的猜想后,用自己的方法加以验证,而作为老师则要抓住这一契机,放开自己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真实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全过程。我想这也是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种策略吧。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问:“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哥德巴赫猜想,我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提出问题之前先渲染)。现在,你能不能大胆猜想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个圆锥的体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着什么养的联系呢?”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下,畅所欲言,大胆猜想,有的说:“老师我认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有的说:“老师我认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老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沙子,4人一组,让我们在操作中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同学们在操作之后,个个都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结论。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前,只要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猜想的的情境中,我们就不会遭遇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没人理的窘况。

三、 借助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始,一定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要让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实,记载,传记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都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在课前就让学生观看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录像,用“杆高和影长成正比”的关系引入课题,在讲完正比例的意义后,呼应播放的录像再出示问题: “实际上,我们刚才所播放的泰勒斯的测量方法不是最好的,根据我们刚学的知识,你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吗?”马上,同学们热烈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泰勒斯只在“杆高=影长”时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根据“杆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关系,我们在任何有太阳的前提下都可以测量……这段教学通过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这一数学史实情境的设置,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更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才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借助生活实际创设原始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把所要提的问题融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材就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现场摆东西的场景,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元、角、分”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间的桥梁。因此,只有在一种原始的、生活的而又生动的有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增强学习能力的功效,将极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一篇:优化语言运用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下一篇:关于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