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

时间:2022-07-17 06:33:11

物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

【摘要】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本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物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的具体策略,效果好。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开,围绕课程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其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是重要的内容,立足三维目标,充分挖掘各种物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材料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兴趣,锻炼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当下每一个业者一直在努力尝试的问题。更有不少老师依照"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提供一缸水"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材料,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教辅材料的发行,学生已经不缺少供自己发展的资源材料,相反,面对浩瀚的学习资源,就连老师都感到茫然,学生更是感到不知所措。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整合物理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立足物理教材,开掘有效资源

教材是学生最为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课程教学资源,尤其是现在围绕新课程改革编写的教材,不但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各种知识与信息生动活泼,而且是集合了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精心编制而成,是新课改精神的直接体现。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接受规律为依据,重组课堂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设计成自主学习式、探究式和发现式的课堂结构,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形成;开掘和设计出更多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学生设计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实验,用十几个果冻杯,装满水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学气压强的有关知识时,学生去校医疗室找到了医用针筒,利用药瓶的橡皮帽堵住针头,用力拉针筒的活塞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二、筛选利用图书报刊,精选整编训练试题

教师一定要做好筛选和引导,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和阅览,对各种资源和信息进行整理,有计划、有条件地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将物理知识与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学现象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科学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嫩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理科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辅助练习,物理学习更是如此,书店的习题集存在着过多、多难、过深、过杂等问题,教师一定要精选精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新规律和新方法,能够对试题进行变式拓展,能够保证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后练习,教师也要做到精选,注重灵活,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活用知识。

例如,学习浮力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大胆的取舍和重组,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就分析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一容器中水面上浮有一冰块,在冰块溶化过程中容器内水面高度如何变化?根据有关知识,笔者给出了相关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冰的体积,融化后的体积,结合密度重力算出排开水的体积,分析前后的变化。然后,对试题进行充分变化

变化1:一盛满盐水的容器内浮有1冰块,在冰块溶化过程中水面高度如何变化?

变化2:将冰块投人盛有酒精的容器中,液体高度如何变化?

变化3:如果冰块中有木块,水面高度如何变化?

变化4:湖上载有铁块的船,把铁块抛人湖中后.水面如何变化?

变化5:冰块中凝结有的小铁块.投入容器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

这样,把同一知识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穿插到各种具体的物理问题中去,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实验器材,改良创新实验方式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资源。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做好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搜集相关数据,研究物理规律。其次,开发各种日常器具实验,丰富中学物理实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生活器具的简便、经济、直观等优点,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探究生活问题。再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实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现象,理解科学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很多的物理定理、定律、规律等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才抽象理论,学生无法通过直接实验进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各种物理抽象原理,网络搜集更多的学校无法满足条件的实验过程,这样物理实验更加丰富,更加直观,学生感知更加透彻。

例如,学校牛顿第一定律时,引导学生用家庭装修布暗线用的线槽来做第一定义斜面实验用的导轨,由于具有很好的柔韧性,非常方便弯曲,操作极其方便。实验室的游标卡尺、万用表、螺旋测微器、安培表等仪器的可见度非常小,不适合学生观察;还有些实验只有在平面上演示,不适合学生更好的观察,如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尤其是一些相对抽象的物理实验,比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布朗运动等不能在教室或者实验时直接给学生演示,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学生通过教室的电脑动画模拟,清晰直观地感知。同时,上网搜集更多的精彩实验视频给学生播放,用以替代课本实验或者实验室实验,不仅经济方便,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得更加热情,掌握得更加透彻。

四、引导交流合作,用好社会资源

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必须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紧密联系,既要把知识学活,又要学习活的知识。因此,对于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师在做好校内外的交流之外,引导学生更多的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加强同当地的电视机构、科技馆、工厂的联系,引导学生更多的把知识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走出去,社会资源走进来,加强交流,促进整合,优化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玩具制造和销售越来发达,越来越先进,很多的玩具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动物造型,融合很多的科技含量。比如,小朋友的玩具手枪,打出的子弹可以直接吸附在光洁的墙面;遥控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方向等等,这些玩具运用的一部分原理都可以在初中课本上找到依据,学生可以去市场,也可以去附近工厂商店,和工人师傅交流研究,去直接感知;也可以进行操作,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改进,用好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物理。

总之,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是一门综合艺术,围绕学校、学生和教学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与开发,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实效,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英.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徐仲霞.巧妙挖掘,合理利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J].考试周刊2010(45)

上一篇: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新疆男子橄榄球首次参赛获... 下一篇:“全民健身?快乐同行”公益活动表彰健康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