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教学快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7 05:38:44

构建语文教学快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高中课堂严重缺乏生机,在诸多的学科中,语文课堂尤显突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把本来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搞得单调乏味、枯燥无趣。这样时间一长,学生难免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甚至是讨厌语文、害怕语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与语文渐行渐远,我们也会失去语文课堂战斗的主阵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的现状呢?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问题,问题恰恰出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为了平时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最后的高考,部分老师一味强调记忆背诵,为了追求高分,老师往往加大了学生的作业训练量,高强度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美感,甚至少数老师在教新课的时候也与考试挂钩,如一些老师就把本来非常优美的散文改编成了现代文阅读,以阅读训练的形式完成新课教学,以做题的方式代替优美现代散文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这样教学,无疑是老师自己关闭了快乐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门,学生只能在语文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面前望而却步。

要想重开快乐语文课堂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快乐地获取知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用语文的文学魅力感染学生

在一次报告中,一位专家讲,一个学校上公开课,来听语文课的领导是最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课领导都能听得懂,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等都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是内行听来就很吃力。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所有国人都能听得懂,就是评课的时候也能够说上一二,另一方面说明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语文也有专业的东西,如语言文字的技巧,文学的艺术魅力等。上语文一定要和思想政治课、历史课等区别开来,充分挖掘语文自身的魅力。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本身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帮助我们表情达意和情感交流,同时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品味教材内外的佳作美文,充分感知文化的艺术魅力。课文中有很多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对优美的散文,我就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美感。《故都的秋》一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几幅画面,经过师生一同反复吟咏,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心境,感知他那种“清、静、悲凉”的内心感受。这样既了解了文章,又用文章的美感熏陶洗涤了学生的心灵。又如《荷塘月色》,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我让学生闭目听三遍课文朗诵,让优美的朗诵把学生拉回到朱自清所在的时代,品味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和忧愁。

在上小说单元的时候,我充分利用小说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等,无一不是牵动学生兴趣的因素。当然,除了课本之外,还要拓展课本外的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标准,也有选修内容供选择。老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可阅读的书目,我的做法是,每周给学生一到两节作为阅读课。老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开出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每人购买一本,在阅读课时实行资源共享,同学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又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总之,一定要用语言文学本身的美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二、用语文教师的个人修养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课堂,首先要求老师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新课程标准界定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一个学科,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首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不仅是文学爱好者,还必须是对文学有一定见解的文学探究者。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地研究阅读几本教育理论著作,用教育理论指导武装自己,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学,始终是教学的“低空盘旋”,永远不能展翅飞翔。更不可能自成一家,成就自己的独到的教育教学见解。一线老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的指导,少数老师可能觉得教育理论太空洞,对它没有多大学习兴趣。如果不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就没有办法走得更远。

语文教师要让课堂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行艺术熏陶。这要求老师本人必须是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老师要求学生看的中外名著,自己必须阅读,有些篇目可能之前已读过,如有时间也可温故而知新。要努力用美的文学语言教育感染学生,在上课或与学生交谈的时候,做到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用语文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上课时,我经常会说:“我送你一句话”,“我又想起一句诗”,“正如某个名人说过”,等等。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上,我经常写上一些名人名言或富有哲理的话鼓励学生。这样在老师的长期的感染熏陶之下,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语文。

仅仅有渊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是杂家,因为语文课堂涉及的内容关系到方方面面,古今中外历史典故、天文地理无所不触及。因此博览群书、广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很重要。

总之,要恢复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

上一篇:谈朗读在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