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潘天寿与他的学生

时间:2022-07-17 04:58:22

六十年代:潘天寿与他的学生

由中国美木学院和潘天寿基金会主办,潘天寿纪念馆和江苏华厦融创置地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六十年代:潘天寿与他的学生――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于2007年12月14日至2008年1月4日在杭州潘天寿纪念馆隆重举办。以纪念这位老院长、20世纪中国美术史功绩卓著的艺术大师。

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作品展剪彩开幕式

《雁荡山花图》122cm×121cm1963年潘天寿

潘天寿老师与美院老师在一起 (约1960年)

出席开幕仪式的有省政协副主席梁平波、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央美木学院院长潘公凯和50年代学生代表、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忠元等。参加这次活动的老艺术家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生、省内外艺术家、学者、新闻界朋友共200多人。省政协副主席梁平波、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原中国美木学院院长肖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和宋忠元等为展览剪彩。梁开波、许江、潘公凯、宋忠元和潘天寿60年代学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等分别在开幕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成立80周年校庆的一部分。参加本次纪念活动的主角是潘天寿任浙江美木学院院长期间毕业的上个世纪60~66届的71位老学生。他们大都接受过潘天寿的耳提面命,对潘天寿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直观认识。尽管在毕业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的命运和经历不同,艺术成就各异,但对于潘天寿的崇敬之情却始终如一。正是这种共同的情感使他们在几十年后再次相聚在西子湖畔缅怀先师、共话桑梓,以自己的作品向先师汇报。

《小龙湫一截》 162cm×260cm潘天寿1960年

这次展览中,潘天寿纪念馆将潘老的《雁荡山花图》、《小龙湫一角》等镇馆之宝展出,还展出了陈家泠、孔仲起、张立辰、刘江、曾宓、吴永良、吴山明、王庆明、张桂铭等71位老画家的142件作品,举办了“潘天寿与他的时代”座谈会,并出版了《六十年代:潘天寿与他的学生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作品集》,希冀对60年代的潘天寿做出较完整的梳理,搜集相关资料,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能。

潘天寿先生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并获前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作为一位著名艺术家,他注重境界、格调,那大气磅礴,沉雄阔大的作品风格特别具有20世纪伟大的时代精神,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我国近代中国画理论、创作、教学的卓越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一起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潘先生的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其崇高的艺术成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1.《海上仙山》

68cm×68cm孔仲起2007年

2.《惠风和畅》

68cm×68cm程宝泓2007年

3.《苍岩山胜境》

69cm×69cm钟长生2007年

4.《薄暮月初升》

68cm×68cm徐英槐  1995年

上个世纪60年代对于潘天寿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他在经历了被冷落的50年代后,从50年代末起突然被推到了艺术和政冶的前台。在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获得崇高政治声誉的同时,还首次举办了个人巡展、出版了个人画集,在教学和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潘先生的一生中,他始终以中国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建设为己任,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丰厚遗产。他的作品气势雄大、厚重深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20世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他的教学思想始终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传扬和发展,为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就在潘天寿事业上逐步走向高峰的时候,一场历史的灾难降临了,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牛棚,受到非人对待。最终,一代中国画大师就在这种历史悲剧中被夺去了生命。

《大颐寿者》(指墨) 68cm×68cm吴永良2007年

《夏月图》68cm×46cm张桂铭2007年

针对目前拍卖领域潘天寿作品频繁出现,拍得天价的情况,杭州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高天民说,潘老作画的习惯是不满意就直接撕掉,满意的才会落款,因此画作原本就不多,留存的真迹以浙江数量最多,共200多幅,包括杭州潘天寿纪念馆120多幅真迹和宁海馆藏32幅,民间还有未露面的潘老真迹。现在国内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的不少是赝品

《白族小女孩》69cm×50cm王庆明2007年

《高原能人》68cm×68cm吴山明2005年

(责编 刘培龙)

上一篇:锰在建筑陶瓷釉料以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与影响 下一篇:一种钒锆蓝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