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媒介专家阔论北京晨报改版改型

时间:2022-07-17 04:46:20

北京晨报由“大”改“小”尚未满月,零售市场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零售量翻了一番。由此可见“小中见大”的办报理念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这一现象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2009年12月10日,传媒界专家学者聚首“北京晨报改版改型专家座谈会”,研讨晨报,畅谈未来。

座谈会由北京晨报社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对晨报的言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闻的贴近性深度认同,同时也在如何参与报纸同质化竞争、读者定位更加细化等方面给出真知灼见。

针对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北京晨报社社长刘顺发表示:“专家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专家们的想法就是我们的办法。晨报既要勇于参与同质化竞争,又要善于办出差异化特色。今后晨报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办得越来越好!”(文/崔红)

“晨思”“晨语”有现代感

时统宇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我是晨报的忠实读者,每年都坚持订报。改版后,晨报依旧保持了干净、良好的形象。晨报改版后新推出的评论版“晨思”、“晨语”是一大亮点。现在读者不缺“知道什么”,缺的是“明白了什么”。“晨思”、“晨语”版面有现代感,比起改版前有特别大的进步。但从传播影响力和人才培养方面,这两个版还可以再专一些、精一些。这两个版思想也可以再解放点,北京房价、小升初、医疗等等题材,都可以评论。晨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都市主流报纸,中国现在的媒体不缺八卦、资讯,缺的是言论、深度和理性。我希望晨报能在这方面关注和引导80后、90后新兴人群,吸引白领、知识分子、管理层,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报纸应在“信息结构”上体现特色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晨报改版不到一个月,但变化很大。版面变小更方便阅读,相对于大版,小版更精致、美观,图片运用得更好,版面风格明快,导读也做得很好,标题吸引人。随着新闻量的增长,图片量也有增长,内容更加贴近读者。比如“今日关注”版表现了北京人生活的视角和社会的变化,可读性很强,版面表现形式新颖。“今日早知道”栏目服务性强,“网文撷英”版的选题来自网络,体现市民角度,实现了二次传播。“海霞播报”这类互动性栏目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咱爸咱妈”版非常有人性味。这些变化都是这次晨报改版以来取得的成绩。建议晨报在“信息结构”上找到更好的组合,体现自己的特色。因为在目前的报业竞争中,一份报纸的立足点在于该报能否找到读者未被满足的信息或需求。

“晨”字做文章,会有新天地

吕艺 北京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

目前北京有8张都市报,如果表现不出差异性,对晨报不是特别有利。我觉得晨报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晨”字。究竟是什么人会在那么早看报?他们有多少时间?我认为,除了老人,就是公交地铁上的人。如果在他们上班之前能拿到晨报,他们就会在车上看――“晨”就是我们的市场。与网络的“快”相比,对新闻的解释和评论是纸媒的专长,晨报改版后,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对一些新闻本身进行了加工和分析。“晨思”、“晨语”两个评论版大家都非常肯定,扣住了“晨”。如果和其他报纸的评论相比,“晨”又是我们可以做的地方。一大早起来人们有什么样的心情?愿意阅读什么风格的内容?能否从选题、风格、内容上更贴近都市人“晨的心态”――这方面就是晨报和别的都市报区分的先天条件。“晨”值得我们在很多方面去思考,去开拓,这样我们的报纸就可以更加有特色。

改版后视觉效果明显提升

刘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我和报界离得远一点,所以角度可能和各位不太一样。从我的角度看一份报纸时,视野会站在“媒介融合”的角度,有文字的地方就应该有图像。所以我在看晨报的时候,力图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报纸应增加视觉性,重要新闻是否配了有冲击力的照片?文字和图片谁的信息量更大?我觉得晨报改版后,在视觉上对图片的放大,起到了一定作用,增加图片的意识是不错的。过去是图片围绕文字转,现在是文字图片相得益彰。另外,电视以前也讨论过“读网”的问题,但没有做起来,晨报现在有了“读网络”的版面――“网文撷英”版,但可以做得再大胆些。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早晨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给人一种启示。我认为,适应人们早晨读报的文章应该更加精炼、轻松、幽默。早上读报的节奏要快一点,不妨增加一些愉悦的内容。

小了一半 大了一倍

王君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我和我的学生非常关注晨报改版。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报纸“不裁人就裁‘边’”,后者就是指改成瘦报或小报。我觉得,晨报提出的“小中见大”的办报理念很好。改版的第一天,有人说,小了一半大了一倍。有学生不解,为什么“瘦报”是黄金报型,晨报却把它舍弃了。我推测,从北京这个市场上看,卖得比较火的报都是四开报。买报人也喜欢买厚一点的报。在晨报改版后,我们进行了调查,小报型没有让读者感到很大的陌生,这是比较成功的地方。改版后,晨报更注重新闻价值,更关注热点新闻和民生新闻。从公民视角选取新闻,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增加了,解决了速读与耐读之间的矛盾。我们建议新闻要做得深入,事件加评论,争取抓到独家。

从“内容为王”到“读者为王”

冷梅 《新闻战线》执行主编

对晨报来说,有两个竞争对手:晨报面对的是要从其他都市报手里夺市场,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互联网。北京报业竞争很激烈,可报业市场的盘子也很大,北京的报业市场是有前景的。对于晨报来说,重要的是品牌的提升。我个人认为,晨报是一份很好的报纸,既有日报的大气,也有都市报的贴近。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把“以内容为王”转向“以读者为王”,要把报纸办成产品,把读者当成用户,他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在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市场定位可以更精确,越准确越有效果。现代的受众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除了消费信息外,参与信息表达的愿望也很强烈。这个表达的平台,晨报已经有了,但可以再加强。

让网站成为新闻源、反馈源、读者源

周志懿 《传媒》杂志社副社长

我一直很关注晨报,晨报在改版介绍中有一句话:小中见大。我感觉,目前改版后的“大”字体现得不是很充分和到位。这个“大”字大在哪里?应该是大手笔、大作者、大策划、大活动、大观点、大视野。北京市场上“同质化”报纸比较多,所以我建议晨报要在“大”字上多做文章。改版不是目的,是扩大影响的途径之一。要通过“独家”两个字来体现差异化,评论版和其他稿件的来源中应多一些名家、大家以体现权威的本报观点,要有独家的一手资讯,独特的版面结构,要从“独家”里追求地域性和唯一性。同时,让新媒体的互动特点成为晨报改版的强大支持,可以利用网站起到互动的作用,网站就像是家里的客厅。让网站成为新闻源、反馈源、读者源,以此达到新闻价值的延伸,改变报纸的劣势――单向传播。

打造有归属感的报纸

张垒 《中国记者》资深编辑

改版后晨报的零售促销价只有0.5元,很有优势;报头的蓝色很纯净、理性,不浮躁。我对晨报有四个建议:一,做深社区报道,晨报在社区报道方面还比较单薄,未来需要很多的人力投入。二,做好资讯整合,我对“网文撷英”版就很有兴趣,这个版面给大家提供了各大论坛的谈资。三,做足信息服务,增加一些很具体的信息,这样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会特意去买晨报。四,做透情感慰藉。在这个城市当中,很多人有情感沟通的需求,要抓住、体现、放大这种情感需求,让报纸贴近读者的心灵。让都市人一拿到这份报纸就有一种亲近感、归属感。这样的归属感,如果建立起来,晨报就会很受欢迎。

上一篇:小中见大 赢在创新 下一篇: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路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