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应与实践生活结合

时间:2022-07-17 03:02:32

中职语文教学应与实践生活结合

【摘 要】中职语文新课标强调中职语文教学应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师应深刻体会这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实践生活经验,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生活;结合策略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中职语文教学务必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而言,联系实践生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一个参与社会的人,我们需要各种形式的交流、各种沟通,表情达意和语言文字是无法割裂开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生活、劳动、学习都要和别人打成一片,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这一进程完全依赖语文,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客观角度而言,合理的语言表述便于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严谨的叙述便于信息的相互传播,简洁明了的指示便于各项任务更好的执行,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获得更为广泛的人脉。任何知识与理论都是以实践生活为前提的,语言文字更是无法离开实践生活,离开了实践生活,语言文字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实践生活服务,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务必与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实践生活经验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生活化非常注重导入的设计。“先行组织者”是奥苏倍尔提倡的教学技术,组织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既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即原有生活经验)、又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认为,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材料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让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这就是学习变化的实质。导入的方式可以多样,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语文教学生活化都强调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导入的引趣、激情、启思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充分发挥了导语“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语文教学导入生活化,注意运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知识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导入生活化在采用知识导入时,除采用学生所学的已有知识外,还应善于借助文中所写内容的相关生活知识。比如在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可把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情况介绍给同学们。以长江三峡为知识的切入点,介绍五十年代前提出的改造长江的宏愿,现在长江三峡的风光,三峡工程完成后的情况。这种把社会生活知识以导入的方法引入课堂,使同学们在知识层面上不仅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联系,从而获得较丰富、完整的知识,同时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并能顺理成章地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把社会生活当成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导入非常注重情感的激发。诗歌和散文的情感性强,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悲愤,有的喜悦,教学这样的课文,就适合用情感导入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染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文章的意境。如周建姿老师在教《故乡的榕树》时,就精心设计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乡愁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从《诗经》开始,“乡愁”那一曲曲缠绵凄婉的乐章便荡起了不绝的回音,在当代,“乡愁”更是一个突出的主题。《故乡的榕树》就是这么一支动人情肠的思乡曲,把海外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导语使学生的情绪很快沉浸在思乡中,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就是讲教材,教学的内容就是讲课本上的知识,这是很多

老师普遍认为的道理,这种观点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是错误的。中

职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包括教材基本内容的讲解和运用,也包括对教

材内容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在教学的时候,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课堂变得多样化,生动起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内容应该以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岗位为培养目标,这种性质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化特色。所以,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应该在其实用性、工具性上下功夫。例如,针对平常工作中的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实用性文体,对学生这方面的写作要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把功夫用在平时,针对职场上的日常交际和沟通交流,开展专业训练。另外,在专业教学上应该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用文中的实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自然穿插和延伸,提升学生对中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应用按需施教的方法。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巧妙地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沟通、相渗透。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突破语文学科本身的框架,把目光投入到其他专业课程上,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研究,找到与专业课结合的切入点。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语文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语文,运用了语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上述建议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定能激发中职生对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熊彩虹(1969-7),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专,本科学历,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苏春香.关注生成,构建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5(03)

[2]王玉华.中职学校语文课教学方式新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上一篇:浅谈中职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下一篇:开放空间格局下图书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