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17 02:45:23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儿童的生活并不是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冥思苦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谈自己的想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在课堂上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

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㈠尊重是和谐的基础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㈡信任是和谐的桥梁

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⑵以身作则。在行为上做学生的模范,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应先提前到达教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试卷收发要及时。⑶公平、合理。教师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信赖的人。

2.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庄重、大方,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

⒊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反映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错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

㈢沟通是和谐的内涵

⒈提倡民主,广开言路。我经常对学生讲:“这个班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也不是班干部几个人的,而是老师和每个同学共同拥有的班。班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和我们相联系,并影响老师和同学们,因此,每个同学都要为班级体出力,积极向老师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都做‘义务班主任’。”我还专门设置了班主任工作“意见箱”,发动学生给老师写条子。

⒉课堂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学校中,师生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如何借助这种交流来发展师生关系就值得研究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冥思苦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

㈠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和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⒈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

⒉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

⒊要了解学生,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以便因人而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㈡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

⒈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巧妙构思,教师对教材驾驭和了解的程度,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⒉教师是学生的帮手,要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㈢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

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

⒉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水平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

三、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建合 《中国都市报》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2006、4

[2]朱绍明 《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课堂教学 2006、10

上一篇:高职钢琴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新模式 下一篇:谈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