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空巢”人群生活状态看通用设计

时间:2022-07-17 10:47:40

从城市“空巢”人群生活状态看通用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空巢人群日益增多的现象,分析了这一人群生活状态特征,从通用设计的角度对如何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解决这一人群在设计上的被忽视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空巢人群;生活状态;通用设计;设计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2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老龄化现象,特别是城市人口老龄化在面对“4-2-1”家庭结构模式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更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大量的“空巢”人群,而作为能够改善人们生活模式、状态的产品设计则应当对此进行理性的思考。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它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了人口总数的10%。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可以说,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目前也属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然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1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从整体上来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通常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的态势。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态势。由于经济基础的差异,对于由此产生的老年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极为不同,面临的困难程度也大不相同。

2 “4-2-1”的城市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问题变得更为凸现。由于不同于国外和农村的多子女的家庭模式,我国城市家庭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在一家三代的情况下,必将出现四位老年家长、两位青壮年家长和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当这一个孩子成年后就将负担起赡养、照顾6位老人的责任,然而以我国目前城市中的通常的工作模式和个人经济收入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最主要的是工作与照顾家庭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由于这些原因,城市中“空巢”人群的数量正在、也必将长期的增加,而存在于这一人群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日常生活起居问题,在当今充满电子产品的家具生活中,老年人是否能够安全、自如的使用家中产品来进行自我照顾,就成了亟待设计师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为“空巢”人群进行设计研究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1 不合理的设计给空巢老人带来不便。

尽管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然而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用产品中大量存在的不合理的设计因素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现在很多家电在设计的时候将操作界面做得很繁琐,因此使得老年人不能够简便的去操作。再比如很多现在老人都有手机,然而由于手机上的字体太小,使得老年人在使用时看不清楚,感到非常的不方便。有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家庭现代化设备的拥有率和使用率最高的是手机,占40%左右,但是会使用的仅为24.7%,电脑拥有率为24.7%,会使用的仅为6.7%。其他如数码相机、MP3等数字产品的拥有率、使用量就更低了。通常我们认为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特别在面对新的电子、数码产品的时候尤为如此,然而事实上这其中很多都是由于不合理的设计造成的,虽然老年人也想用MP3听音乐,也想用手机发短信,但由于害怕不会使用而要向别人求助,因此宁可不去使用。当他们不会使用电子产品时,可能不会认为是设计上的问题而是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很多产品只考虑时尚、炫酷,而忽视了其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这对于空巢人群来说无疑是一种漠视。

2 老年人具有巨大的购买力。

根据数据显示,2003年欧洲65%的人口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预计到2015这个比例将上升到70%。在我国,根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8.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老龄化群体是相当庞大的。根据零点公司大中城市调查《老年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发现,老年人消费以抑制型为主,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人口收入的增加,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出现,使得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发生改变。特别是70岁以下的城市老年人群,由于大多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和一定的积蓄,因此具有购买的欲望和需求,需要生产商、服务提供商、媒体更多的关心。

二、从“空巢”人群谈通用设计

由于空巢人群在生活中往往遇到方方面面的不便,而现在的设计大多以年轻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着眼点往往以年轻人的需求为主,如:新颖的功能、时尚的造型等,而这些与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诉求点大相径庭,自然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更不用说获得他们的青睐了。因此,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纳入到通用设计的范畴内。

通用设计是指对于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是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的一种创造设计活动。按照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讲,通用设计不应该为一些特别的情况而做出迁就和特定的设计,具体来讲:

1 公平地使用。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产品的设计应该是可以让所有人都公平使用的。

2 可以灵活地使用。设计要迎合广泛的个人喜好和能力。

3 简单而直观。设计出来的使用方法是容易理明白的,而不会受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及当前的集中程度所影响。

4 能感觉到的信息。无论四周的情况或使用者是否有感官上的缺陷,都应该把必要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5 容错能力。设计应该可以让误操作或意外动作所造成的反面结果或危险的影响减到最少。

6 尽可能地减少体力上的付出。设计应该尽可能的让使用者有效地和舒适地使用,而丝毫不费他们的气力。

7 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使使用者能够接近使用。提供适当的大小和空间,让使用者接近、够到、操作,并且不被其身型、姿势或行动障碍所影响。

这些原则通常用于残疾人的公共设施设计,事实上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衰退,再加上空巢人群会场时间处于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因此,他们的日用产品完全适用于这些设计原则。以手机设计为例:现在的手机大多按键和字体很小,老年人往往看不清楚,而在操作方面,则显得非常繁琐,老年使用者在对手机进行设置、发送短信时往往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 空巢老人在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使用这些产品时,则显得更加无助。因此,相应地在为老年人设计此类产品的时候,应当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使用者分析,确定目标群体的年龄,藉此确定使用者的生理状态和生活模式,再根据这些因素赋予产品相应的功能和造型。

经过总结,笔者认为针对空巢人群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生理方面

1 安全性

随着年事渐高,许多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开始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中开始充满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产品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卫浴产品设计中,应当尽量减少尖锐的边角防止磕碰,并做好地面防滑和扶手的设计。

2 易识别性

老年人的视力普遍都有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适合于青年人识别的标识和符号大多就不符合老年人的识别习惯,特别是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要自理,因此产品的易识别性就非常重要。例如:普通的电视遥控器,按键上的字体和符号都比较小,老人在使用时就会感到看不清楚,有的需要带上老花镜来看,用完后再摘下眼镜,反复使用时就增加了操作的繁琐程度,非常不方便。再比如说热水器上的冷热标识,有些设计得很小,虽然在视觉上看起来很时尚、舒服,但老年人使用时就有可能因为辨别不清而发生烫伤的情况。再例如产品声音的识别,由于听力的下降,很多时候老年人会对产品上发出的声音没有反应,有时会造成一些危险。因此,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其识别的简易性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3 易操作性

根据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短期记忆能力一般比年轻时低很多,因此难以记住复杂的操作步骤,甚至经过多次使用也很难改观,无形中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频率,自然就不会得到使用者的喜爱。例如:尽管许多老人也想使用电脑,但由于其操作往往比较复杂而使得老年人望而却步,往往无法独立使用。

4 省力、舒适

老年人的体力一般都有所下降,根据一些研究表明,55岁的男性其力量一般下降为25岁的50%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而成加快下跌的趋势。因此,为空巢老人设计的产品应该尽可能地节省体力,并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二)心理方面

1 减少老年人出现的自卑感

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老年人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自卑感,认为自己没用了,特别是当他们很长时间不能学会一款产品的使用方法时,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继而转变为对新事物的极度抵触。因此,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使老人不易产生这种与年轻人比较的挫折感。

2 适度的中庸平和

老年人往往喜欢平静、和缓的生活节奏和心境,因此为老人而设计的产品应当避免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刺激,有利于老人的健康。

总的来说,对于城市空巢人群而言,当前的设计对他们的关注的确是相当少的,无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还是商业利润的角度出发,重视产品设计对他们生活状态的改善,都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上一篇:易元吉猿猴画探析 下一篇:中国油画语言中的写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