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是人”再说“做人”

时间:2022-07-17 09:51:42

张心阳说得好:“‘是人’是‘做人’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己‘是人’的人往往也会懂得别人也‘是人’,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选择,这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人’。”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而作为“人”本身也要管理好做人的人格成本、境界成本。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追求正直、诚实的人,这也是一种非常自然舒展的生活方式。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可偏偏有人提出个怪异的问题:如果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自己掉进缸里,而身边又没有另一个司马光,那该是怎样的情形?回答是,也许他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从此中国就再也不会有主编千古名史《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了。

这个问题看似怪异,其实一点儿也不怪:中国传统的对人的教育方式从来都是首先教如何“做人”,而几乎不言每个人都“是人”,没有把自己放在人这个主体的显赫的位置,也不注意对自我的珍视,于是在危难之时自然也就不善于或没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教人如何做人的,比如与之相关的俗语就多如牛毛:安常处顺、逆来顺受、唾面自干、夹着尾巴做人、看人脸色行事、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人活着首先不是以自我为主体,甚至不知道自己首先是个人,几乎是在为别人活着,很看重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即使强调实现自我价值,那往往也是披肝沥胆、肝脑涂地、视死如归、粉身碎骨、杀身成仁,将自己置于另一个极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漠视自己的生命,很少有人喊出“人是世界之轴”(高尔基),“人是一个小宇宙”(圣西门),“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黑格尔)这样肯定自我、尊重自我、敢于大呼“我是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

不错,马克思是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善于“做人”定不能与社会相融。可同时马克思也说:“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物。”假若一个人连自己是不是“有思想的存在物”都不知道,他又如何做得好人呢?

人有没有“我是人”的理念,表现出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是人”是“做人”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己“是人”的人往往也会懂得别人也“是人”,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选择,这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人”。

有一种现象也许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就是尽管我们一再对人进行“做人”的教育,而有时效果却十分有限,比如有的人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呼喊跳楼自杀者赶紧往下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许多人并未感受到自己“是人”,如果有这样一种意识,那么他自然就会有做人的自尊,做人的良知,就会推己及人。从这个角度说,不知“是人”便无法“做人”,也做不好人。

上一篇:以“和”为贵 下一篇:宁戚饭牛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