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17 08:54:04

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2009年起,甘肃省试点省份之一,启动了一项国家三部委发起的以妇女为主角、旨在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其试点经验成为了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文对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背景、贷款和还款方面进行了现状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运作过程中贷款项目审核不严格、贷款需求膨胀、担保基金筹集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近些年,农村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村妇女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的制约。甘肃省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最高额度为8万元的小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这一政策在甘肃省推动规模大、速度快,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背景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在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之际,地处西部的甘肃省仍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2010年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62.7%,比全国平均水平80.1%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2011年甘肃省的城市化率仅为37.2%,远远低于51.3%的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已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甘肃能否与全国同步步入小康。

农村妇女缺少发展资金,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的制约,近些年由于农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网点从农村大量退出,使农民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弱,甚至近几年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存款通过金融机构流向了城市,因此必须加大通过政策性金融激发农村的增收渠道。2009 年7 月,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及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将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乡妇女,加大了对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力度。2009年10月,甘肃省作为全国八个试点省份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试点省。启动了一项以妇女为主角、旨在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工作,经办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最高额度为8万元的小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经办担保机构原则上不要求借款人提供反担保,国家的这一政策在甘肃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现状

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贷款对象是有本地户籍,有固定住所,符合法定劳动年龄,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拟从事的创业就业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规定,诚实守信,有一定偿还能力的妇女。甘肃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突破100亿的省份,扶持26.68万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带动160万群众增收致富。据全国妇联在甘肃武威市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94.4%的贷款妇女反映贷款之后收入增加了5000元以上,甘肃推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试点经验,是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文写作过程中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取得了相关数据,同时在甘肃省14个地州市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40份,取得了详实的一手数据资料。

1.甘肃省农村居民对贷款的需求程度分析

从对甘肃省农村居民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农村居民对贷款很有需要,其中非常需要的占到25.8%,需要的占50.4%,不太需要的占19.6%,不需要的占4.2%。

2.贷款总额及地区分布分析

(1)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地区间差异较大。截止2013年末,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456722万元,分地区余额平均为112719万元,武威市、庆阳市的贷款余额分别高达294434万元和229295万元,最低的嘉峪关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贷款余额分别仅有11614万元和8952万元。

(2)甘肃省农村妇女担保贷款发放金额同地区年度波动较大。在甘肃省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中,2012年度发放额度较大的地区有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和庆阳市,而额度较小的城市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嘉峪关市、兰州市和临夏州,其中额度最大的武威市共发放329508万元,最小的甘南州仅有8818万元;2013年度发放额度较大的地区有兰州市、白银市,而额度较小的城市有陇南市、武威市,其中额度最大的兰州市和白银市分别发放48588万元和41994万元,较小的陇南市、武威市分别发放907和47万元。

3.贷款额度分析

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妇女,经办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将人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在近两年发放的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以3-5万居多,接近总额的50%,5-8万次之,3万以内的贷款比重较小。另从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度甘肃省城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每笔贷款额度为6.08万元,农村妇女担保贷款每笔贷款额度为4.66万元,可见相对于城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来讲,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相对较少。

4.贷款期限分析

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期限为2年。创业成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且诚信度高的借款妇女可再次申请贷款。特殊项目因生产周期较长、见效较慢或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到期后确需延长扶持期限的,借款人可向经办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展期1年,但展期不贴息。从实际贷款期限来看,贷款期限1-2年(含2年)的占95%以上。这也是由农业产业的特性决定的,农业产业尤其是林果业、旅游业等见效慢,所以需要有较长的贷款周期。

5.贷款资金投向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只可用于创业微利项目。从甘肃省小额贷款的运行时间看,城镇小额贷款一半以上投入了商品零售批发业,其余依次为餐饮服务业、旅店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理发业和复印打字业;而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投向最主要还是投向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分别占到总额的44%和43%,其余的依次为农副产品加工占4%,农村旅游服务业占1%,其他占8%。

三、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还款及风险控制情况

1.贷款利率和贷款贴息情况

妇女个人创业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期限内所产生的利息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逾期不贴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经办银行按规定计算微利项目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应贴息金额,按季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资金。但从实践来看,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截止2013年末,实收贴息额仅占到应收贴息额的29.88%,政府财政贴息不能及时到位。

2.还款情况分析

甘肃省本次政策性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际发放是从2010年下半年,现在已陆续进入了贷款回收期,从截至2013年的数据来看,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到期按时还款率为97.15%,高于甘肃省制定的努力使还款率高于95%的目标。而且从逾期期限来看,逾期三个月(含)以内的占58.25%,逾期半年(含)以内的占33.90%,逾期一年以上的进展2.64%,整体还款率较高,未出现大面积的违约情况。

3.担保资金来源分析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由政府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进行担保,专户存入经办金融机构担保基金专用账户。2013年末,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基金存款额为133842万元,经办金融机构按照可用担保基金的比例发放贷款,另外,地方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担保基金,比如武威市以县区各担保中心为担保主体,将日光温室项目补助资金以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补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利用解决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不足的问题。

4.风险补偿机制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相应资金,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不断提高担保基金的贷偿能力。对于担保基金规模当年增长5%以上的地方,中央财政将按当年新增担保基金总额的5%给予资金支持。有关资金于全年工作结束并经审核确认后拨付,全部补充担保基金,用于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

四、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展存在的阻滞因素分析

(一)贷款项目及对象审核不严格,贷款需求过度膨胀

由于目前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利率可上浮3个百分点且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因此,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提高,同时金融机构弱化了对贷款项目资金需求评估,对贷款项目的市场前景、获利能力、经营风险等评估不够深入,对贷款人的创业能力、偿还能力、信用程度审核不严格,再加上农村小额担保贷款每笔额度小、笔数多,导致金融机构业务量大,对贷款项目及申请人贷款项目评估的有效性审核不够深入。同时由于政府的宣传偏差等因素,使得部分农户将该项贷款误认为是政府免费的救济金,“不贷白不贷”,人为扩大了贷款的实际需求,在调查过程中甚至有农户用该贷款购买小汽车等消费品。

(二)担保基金筹集不足严重制约了贷款额的快速增长

目前,甘肃省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家小额担保机构,对新增的妇女小额担保基金,按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筹措的要求,以1:1:1的方式注入,并与贷款规模挂钩。但由于甘肃省地方财政困难,担保基金筹措难度较大,一定程度制约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有序推进。随之,甘肃省贷款规模的需求与增速不断加大,而担保基金筹集不足严重制约了贷款的进行,甚至导致了同一个地区不同年度贷款量的大幅波动,但是担保基金又对农村妇女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保障意义,因为农业不仅有市场风险,还承受着自然风险,所以担保资金的筹集不可忽视。

(三)贴息资金到位不及时

目前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实行市县(区)级财政按季审核并先行垫付,年终与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清算,省级财政部门再行编制贴息资金年度决算报财政部审核清算。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甘肃省大部分县(区)财政财力不足而不能及时向金融机构支付财政贴息资金,2013年甘肃省农村妇女担保贷款实收财政贴息额只占到应收财政贴息额的29.88%,这严重影响了银行开展该项贷款的积极性。

(四)尽管贷款回收率较高,但由于贷款担保比例过高,仍存在金融风险

在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的实践中,尽管国家规定担保基金与贷款额的上限在5倍以内,将担保贷款比例从最初的 1∶5 提高到 1∶10,以有限的担保基金撬动了更大的信贷资金投入,取消反担保要求,放宽担保条件,带来的好处是信贷投放量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潜在的金融风险却显著加大。尽管2013年贷款回收率为97.15%,呈现出较高的态势,但是担保基金对贷款的担保作用明显不足的隐忧始终是存在的。

五、提高甘肃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设计中严格规定贷款获得条件,开展贷款中期实地核实工作

妇联、财政、信贷机构等农村妇女贷款的相关单位要严格审查贷款项目,确保创业项目真实合规,定期开展实地检查,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营、农村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技能,切实提高贷款妇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积极为农户想办法、出点子,组织农户尽快销售积压的农产品,加速贷款回笼速度,避免盲目发放和突击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造成人为的风险。

(二)建议中央财政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长效机制

妇女贷款对农村经济及社会影响意义重大,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政策的有效落实,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农村有创业想法和致富思路的家庭提供了启动资金和政策后盾;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但是目前还存在中央财政贴息存在时滞、地方财政紧张、担保基金缺乏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贷款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建议中央财政能够及时支付西部贫困地区的担保基金,或者在年度预算中增加对落后地区担保基金的支持力度,尽早落实担保资金,促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建议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

要加强贷款人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积极发挥乡村社会人情网络的引导作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参与者要相互协调做好贷后跟踪管理工作,定期监控,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本付息,以各经办银行的信用评估体系为基础,将农村妇女借款人也纳入征信体系中,建立农村妇女信用评估资料档案,完善信贷管理,确保小额贷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杨敏丽,宋维龙.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4).

[2]刘刚,聂蕾.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调查[J].甘肃金融,2011(7).

[3]王雪.甘肃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0.

[4]蔡彤,李程鹏,胡建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的实践探索——以甘肃武威市为例[J].西部金融,2010(12).

[5]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解读[N],甘肃日报,2012-04-17.

作者简介:陈海生(1981-),男,甘肃武威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学。

基金项目:该课题为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扶贫过程中的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研究”(项目号:GSAU-STS-1205)研究成果。

上一篇: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典型调... 下一篇: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