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

时间:2022-07-17 07:39:42

浅议如何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

摘 要: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午睡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对增强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午睡要重视质量,要让幼儿睡得香,睡得实,让幼儿通过午睡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幼儿享受到睡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期;午睡;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41-01

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午睡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对增强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午睡要重视质量,要让幼儿睡得香,睡得实,让幼儿通过午睡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幼儿享受到睡眠带来的快乐。为了使午睡不留于形式,真正发挥午睡的调节作用,作为教师,就要做好幼儿午睡前、午睡中、午睡后的管理工作。

一、做好睡前准备工作

为了让孩子安静入睡,教师应创设一个便于幼儿安静入睡的良好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寝室布置要得当。很多幼儿园寝室环境的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有的甚至对幼儿的安静入睡具有干扰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努力使寝室的布置有温馨宁静的感觉,色彩不宜过于鲜艳,可以选用柔和的色调,如淡蓝、粉红等,同时,装饰物不宜过多,以帮助幼儿稳定孩子情绪,安静入睡。如:教师可以在寝室里贴一些星星、月亮、小动物睡觉等图案。

2、光线要柔和。幼儿寝室的光线直接影响幼儿的入睡速度。午睡时我曾做过对比实验。观察发现,光线过强时幼儿普遍入睡较慢,而且近年来不断有科学证明睡眠时光线过强会引起视力下降,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眠还会引起免疫功能的下降。因此,教师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各种因素,为寝室配置合适的窗帘,以保证寝室的光线适宜。

3、温度要适宜。幼儿的睡眠环境以温度25度左右为宜。温度较低、较高都不利于幼儿的睡眠,教师要保证寝室的温度。例如天热时,进入寝室前半小时打就打开空调,确保幼儿一进入就感到舒适。我认为,只要教师有心,午睡的寝室就会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

4、调整幼儿的情绪。 幼儿经历了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游戏、就餐等活动, 情绪难免比较高亢、兴奋,因此,在幼儿入睡前,教师可以提前在寝室用较低的音量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幼儿受到音乐的暗示,他们的脚步变轻了,轻轻地走到小床前、轻轻地打开了小被子、轻轻地躺在小床上,这时老师用较低的声音说:“闭上眼睛听音乐会更美。”慢慢地,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甜甜地睡着了。如:班得瑞的《雪之梦》、《初雪》。

二、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入睡。

1、利用游戏语言组织幼儿安静午睡。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此利用游戏性语言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案例:一天,小朋友上床后,我说:“我们玩个小手机冲电的游戏吧。”“怎么玩?”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掏出手机说:“小手机、来充电,快快藏好小天线,关上开关闭上眼,安安静静电充满。”现在你们都变成我的小手机,开始充电。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马上藏好了天线,(把胳膊放在被子里)闭上了眼,安静充电了。

2、利用故事,组织幼儿安静午睡。午睡时,给幼儿讲故事,也是组织幼儿安静的好方法。因为幼儿喜欢听故事,老师讲故事的声音可以相对小一些,幼儿为了能听轻故事,自然要静静地躺好,当有的幼儿说话时,幼儿间就会相互提醒:“嘘,别出声,我都听不见了。”有时,故事讲不完,孩子们就已经睡着了。

3、纠正孩子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是保证幼儿午睡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开学初,我们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形式引导幼儿能自然地以正确的姿势睡眠,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多媒体电脑,通过放“电影”的形式,让幼儿直接观察错误的睡眠姿势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提醒,每天,在幼儿入睡后,教师不断地进行巡视,发现姿势不正确,及时帮助幼儿改正。

三、做好午睡后的管理工作

孩子们起床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中大班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及时穿好衣裤、鞋子,防止幼儿着凉,同时,应鼓励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床被,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睡眠是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活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好的身体。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下一篇:自觉利用数形结合思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