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10-22 09:54:56

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索

摘 要:课改十年,合作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生成绩及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呢?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建立合作讨论激励机制,是保证学生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94-01

课改十年,合作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提高了学生成绩及能力,尤其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有些教师对这一新教学方式认识的片面化,也导致了许多负面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听评课,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表现为忽视合作学习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因此,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合作与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合作”也罢,“交流”也罢,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合作前,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交流前,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例如,一年级上册第4页“快乐的家园”,教材体现从1个太阳、1棵树、1个萝卜、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数“1”的过程。老师可让学生先观察思考,再合作交流,抽象出数“1”。 又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后,教材呈现了这样一组情境:桌子上有4只杯子,桌旁坐着5个小朋友,如果每人一只杯子,还茶几只杯子?有4个小朋友,桌子上只有一只杯子,还差几只杯子?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我们应该注重留给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在初步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或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或在具体的演示、操作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知、理解、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5-4=1,4-1=3。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中表现为次数、时间控制不当。一方面,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整堂课都在使用合作学习,次数频繁。另一方面,合作时间控制不当。时间过短,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充分讨论的时间,不能充分地交流。时间过长,学生对问题懈怠,还容易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课堂杂乱无章。因此,课堂的合作学习要留有参与讨论的时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教师要转换角色,指导、参与合作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在提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充当指导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合作学习中,一方面,表现为分工不明确。另一方面,教师误解了“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含义,完全将课堂留给学生,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小组的组建。一个合作进取、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就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同时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愉悦。一般说来,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按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交往人群每46人分为一组,组内人员有具体分工,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另设记录员、汇报员等。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合作成果汇报。为了避免让一些口才好的同学垄断课堂,造成“一言堂”,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或由小组长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

四、建立合作讨论激励机制,是保证学生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只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认为他的表现就是小组的表现,而忽视他所在小组的整体表现。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能力、品质等非认知品质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建立合作讨论激励机制,能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小组合作的潜力。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两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学优生,要指导他们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学会帮助别人,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对于学困生,则要帮助其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去,指定一些适合他们完成的任务,使他们也能有所为,不至于被小组同伴冷落、搁置在一边。

“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让老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在合作学习的天地,各展所长,互助互学,徜徉知识的海洋吧。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