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精神

时间:2022-07-17 07:35:40

浅论《论语》中的君子人格精神

摘要:君子由于具有“仁、义、礼、信”、“博学多才”“与人和而不同”等本质特征,其人格魅力体现于真、善、美的统一之中,为此应加强君子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君子;真;善;美;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26-02

“君子”强调的是一种人格追求,是德才兼备超乎寻常的人,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谦逊的态度,不但自己有远大之抱负,而且在处事过程中还能够守信用、讲原则、团结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论语》中君子人格是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品质体现出来的。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善、真、美的统一之中。

一、君子的人格体现

(一)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善。善的本质在于守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内核,是一种道德信念。君子以仁作为自己的生存特征。何为“仁”?其一,善待自己:君子“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即坦然面对宠辱,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沮丧,乐观面对现实。“克己复理为仁”,即君子为共性的存在而尊重别人、克制自己的自由。克制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善的表现,最终也使自己获得了自由。其二,善待亲人:“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行仁的根本。其三,善待他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君子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即使无法成全别人,起码遇事应先替他人考虑,对他人采取宽容的态度。“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君子对待任何人都是从真情实感中流露出来的,从善如流,因而待人不轻慢,给人以安详舒泰之感。

(二)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真。首先,真就是真理智慧。在儒家思想中,追求真理智慧不仅只是一种认识能力的获得,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德。这种人格品德是君子必须具有的。“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智是君子所必须具有的三项基本品德之一。君子必须具有智,不智就就会到处碰壁,就不足以称君子。何为“智”?其一,知人。“樊迟问知,子曰:‘知人’。”知人即需要知道人的一切习性心里,认清自己、理解别人。知人,不但要了解人的才能品质,而且还要了辨别人的言语,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君子应对于各种不良的言辞要有及高的辨别能力:懂得偏激的言辞具有片面性、放纵的言辞具有灾祸性、躲闪的言辞具有理屈性。君子懂得言辞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当说的才说,不当说的就缄口。君子知言而知人,知言而慎言,这是君子明智的重要表现。其二,知仁、知信、知礼、知义。“择不处仁,焉得智”(《论语-里仁》)。“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智是与仁、义、礼、信不可分割的,仁义礼信可以独立存在的,而智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与上述四者结合才能成就其德性。智是德性得以成立的理性基础,缺少了智的品德,其他的德性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牢固地确立起来。其三,知是非。“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君子尽管心地善良,救人心切,有可能被人欺骗,但绝不可能被完全不合情理的事所蒙蔽。如果君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足以称为智。

其次,真就是真诚忠信。“言忠信,性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真诚是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一个人拥有真诚,就不会不受到别人的尊重。在儒家中,诚的品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真诚,二是笃实。君子若不具有诚的品德,则学不能进、事不能成、技不能精、与人不能交,就会一事无成。这是因为:人若没有真诚专一、诚实笃行之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去追求某事,因此,就不可能有成就、有收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言而有信,是人存在于世的关键。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原则之一,而且是人获得幸福的途径之一 。真诚的人,一生必然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一个人只要真诚地为人处事,就会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并且能够与他人愉快地合作。“君子主忠信”(《论语-学而》)。忠就是要把自己摆正、不欺己,替人办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君子义以为质,礼为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忠信”是君子“文行”的内在依据,“忠信”是守仁行义的基础。没有“忠信”就不会有仁义,也就没有人性存在的根据。

(三)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美。首先,“里仁为美”的内在美。即君子具有内在的仁爱之心为美。(南怀瑾认为,“里”指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而不是邻里,因为人是很难选择邻里的。)只有让仁爱充满于自己的内心,才可使生命有向外放射的能量。内心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人活的才不累、活的自在,才可充分享受人生。“择不处仁,焉得知”。选择了“爱”人,则心中就会充满阳光,就会处在智慧之境。一个有智慧内心充满爱的人,带给别人的必然是一种如沐阳光的感觉,这样的人才可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笔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随时随地心中都有仁的存在,不违背仁、实践仁。追求“仁”,方可体现出美。追求仁的途径有很多,但最高境界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对仁之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在追求“仁”的过程中,使个体的人格得以升华最终也就实现了人生的自由。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仁为生存的原则,并且自觉地、快乐地从内到外体现出仁,则生命必然体现着“美’。

其次,“文质彬彬”的外在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指的是诗书礼乐的外在修饰。质,指的是人实有的本性。史,指的是虚的缺乏诚意。彬彬,指的是文于质配和恰当。文雅礼貌的语言,彬彬有礼的举止,常可给人以美的印象。文质彬彬的外观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仪容。“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论语-泰伯》)。即君子整肃自己的容貌,可以避免别人对自己的粗暴与怠慢;君子端正自己的脸色,可以给别人诚信的感觉;君子注意说出口的言辞和语气,就可以远离粗野和背理。人的容貌仪表,是人的内在情感的最高表现形式。不修饰仪容,人的内在美好情感就不可能充分的表达出来,有时还可能引起误解,因此,待人接物时必须重视仪容的修饰。君子修饰仪容的目的在于尊敬他人,痛过自己仪容的修饰,使他人感到被尊重。自己仪容端庄,尊敬别人,别人就不会反过来轻侮自己,即“恭则不侮”(《论语-阳货》)。其二,言语。言语虽然只是人们外在交流的一种工具,但实质上他与一个人的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言语常可表现出一个人人格的高低,不可不慎。所以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何为“君子之言”?1、君子言而有信:“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言而有信,是君子在社会上通达无阻的必要条件。2、君子鄙弃巧言:“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季氏》)。3、君子因人制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4、君子见机而言:“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论语-宪问》)。5、君子观行听言:“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治长》)。6、君子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7、君子善待人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论语-卫灵公》)。从上述“君子之言”可知: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是极其重视自身的言语修养的。加强言语的修养,有利于君子道德境界的提高,而君子由于其道德的提高,其言语也必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最后,内外和谐的中庸之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侑》)。“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礼”应当按照仁义之本来实行。君子应当子觉地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礼的标准。即要求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作为一种广义的交往形式和规范,其原则首先表现为“和”。所谓“和”,从消极的方面看,主要是化解主体间的紧张与冲突;就积极方面而言,“和”则指通过彼此的理解与沟通,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君子如能使尊礼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也就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但是,君子追求“和谐”也是有条件的:即“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行也”(《论语-学而》)。“和”必须合乎礼,离开礼而言就不是真正的“和”,唯有“礼”与“和”达到统一的“和谐”方可“斯为美”。在儒家的思想中,“和谐”的词意常用“中庸”来表达。“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就是各种相互对立的德行和品质的有机整合、协调与统一。“君子道者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就是以中庸之道把“智”、“仁”、“勇”三者统一于一身。君子由于具有中庸之德,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能恰到好处,在待人接物、处理人情事故中都能十分圆熟。总之,中庸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则,君子正是以中庸和谐之美体现出了自己的人格之美。

二、君子人格的培养途径

君子人格充满着魅力,但君子人格的形成不是天生而成的,只有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严格自律、帮助友人等途径才可具有君子人格。

首先,君子应以学为本,严格自律。“君子只有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才可以得道达仁。“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君子应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及意义做积极的探索,即为“仁学”。要达成君子仁格:从内,必须“博学于文”,学习一切知识智慧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净化自己的心灵;从外,必须“约之以礼”,做一个懂规矩、守秩序的人。由内到外修道达仁的最重要的条件和途径是学习:“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只有学习,才能使各种德性不出现偏差,才可以实现“中庸和谐”的人格境界。除此之外,君子还要严格自律,“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君子随时随地离不开“仁”,时时处处以“仁”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方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君子还要用“三诫”、“三畏”、“九思”(《论语-季氏》)来严格要求自己。其次,君子应交友成仁。其一,“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一个人行于世,少不了与人交往,对于有道德 、有才干的人,当然应当多结交,而面对一般的庸人,我们也应当包容他。对于做善事的人给予表彰;对于不好的人给予同情。懂得包容人,原谅人,这是心胸豁达的表现。其二,“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一个人总是难以全面认识自己,而朋友恰好似一面镜子,在交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因为:“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即“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任何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特的一面,都有值得借鉴的一面。”[1]通过交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醒也”(《论语-里仁》)。君子只有“博学律已”,“广交仁人”,才能在芸芸众生中出类拔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人格境界。

总之,君子人格是以仁爱之心为本,通过学习,在严律己宽待人的实践行为中形成的。君子做人做事总是能够“求诸己”而不是“求诸人”,这是因为君子能体察天地自然万物的本真、事物的客观规律与趋势。当君子“知命”时,就会顺应事物的客观发展趋势,就会尊重事物、尊重他人,就会增强一种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由此,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08中国哲学专业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新时代的竞争力量 下一篇:刑法中正当防卫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