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

时间:2022-07-17 05:41: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所选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舒血宁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结果 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西药组为72.22%(P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中西医结合

我院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38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有关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8岁~81岁,平均(67.5±3.2)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1例,变异型心绞痛4例。对照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3.5)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

2 治疗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等。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 d。

2.2 观察项目 每日用药前后均详细询问心绞痛发作情况;每日用药前后描记静息12导联心电图1次;治疗前后分别行血、尿、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不良反应。

2.3 疗效标准

2.3.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病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原菌发类分级)改善Ⅱ级或Ⅱ级以上;有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一半以上,心绞痛改善Ⅰ级;无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心绞痛分级无变化。

2.3.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心电图疗效:显效:ST段下降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改善:ST段下降较治疗前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2.4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例,%)

注:心绞痛: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为心内科常见急症,且病情多变, 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出现缺血性心绞痛[2]。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斑块稳定,抑制血小板聚集,病情好转。否则冠状动脉病变继续发展,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死亡[3]。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病”范畴,中医认为心气虚则气血瘀滞,血脉痹阻,不通则痛发为胸痹心痛,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故以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则。而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甙类、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微循环作用,临床上应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并有临床观察证实舒血宁注射液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效增加冠状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缺血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4]。更配以低分子肝素,增强其纤溶作用,

作者单位:450004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急诊科

兼顾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小板黏附,可有效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形成,缓解心绞痛病情,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另外,低分子肝素还具有蛋白结合率低、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抗Ⅱα因子作用弱、不易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不需要监测出凝血时间的特点,可以12 h皮下注射1次,应用更加方便有效[5],所以我们采用舒血宁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之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明生,高天惠,黄家华.现代临床药物大典.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1: 20-60.

[2] 冯秀茹.硝酸甘油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751.

[3] FusterV, Badimon L, Badumon JJ, et al. The pathogensis of coronaryartery disease and coronary syndroe(2). N Engl JMed, 1992, 326(5): 310.

[4] 海艳洁,孙丽岸,卢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临床分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2):25-26.

[5] 张宇雷,欧阳龙.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心绞痛53例临床体会.内科杂志,2007,2(4):556-557.

上一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