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针中发恶寒案

时间:2022-07-17 02:52:15

栗××,女,42岁,于2000年9月2日来诊。阵发头痛伴头面烘热感1月余,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服镇痛、镇静剂及谷维素、维生素B1等治疗无效。时全头痛,以巅顶附近为重,头面热胀感,平时发作以下午、晚间为多,每次发作2~4小时可自止。腰腰痛,月经衍期,量少色红,面颊通红,手触热感。查体温36.5℃,血压130/84mmHg,脉左细数,右浮大,两尺沉略弱,舌边尖有红点,略有齿痕,少苔。诊断:厥阴头痛(肝肾阴虚,虚热上扰)。针刺百会(向前平刺1寸),头维、神庭(向右平刺3~3.5寸),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平补平泻法)。头维、太冲加DZ22综合电针仪,20Hz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舒适为宜。留针30分~1小时,以痛止为度,每日1次。配合口服知柏地黄丸、汉桃叶片。经10次治疗,头痛大减,每天偶有发作,程度减轻,时间缩短,已无烘热感。休3天,于9月16日行第2疗程治疗,取穴同前。针4次后,在留针20分钟时,患者渐发恶寒,自觉身体由内向外冒冷气,遂加棉被以覆,恶寒仍不解而加重,并有心紧束感及时伴抽搐感。头痛仍未止。急加针水沟、合谷、内关用泻法,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用补法,针后5分钟,紧束抽搐感减轻,恶寒依然。遂于关元、中脘施"烧山火"手法(天、人、地三部各施紧按慢提法9次,反复操作3次为一度),每穴一度,交替进行。三度后,自觉有热气自腹中上升四散,恶寒渐减,留针至5分钟后,恶寒又加重,又行三度。恶寒又减,遂将原两组电针移于中脘、关元、足三里。又留针20分钟,恶寒、头痛并止。起针后,一切如常。停知柏地黄丸,改服金匮肾气丸,加针足三里、关元、中脘,共针3个疗程至10月18日,头痛已不再发作。嘱继续服药1月,以图善后。

按语:掩案反思,初次诊断,难以误论,治以知柏地黄丸,加针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以滋阴降火;汉桃叶片加针头部诸穴以通络止痛,亦可谓得当,疗效亦佳。但畏寒何来?

详察误患之症,两尺均弱,舌边略有齿痕,已见阳虚之端倪。但被诸症所掩,当时未加重视,1疗程见效后,本着效不更方原则,又未详细再诊,调整治疗方案,仍一味滋阴降火,阴得以补,虚火亦降,阳虚之象,遂得呈现。盖人之阴阳,贵于平秘,阴虚生内热,阳虚则外寒。该患者原已阴虚为著,故显热象。一味滋降,阳未得助反受抑。温煦之功亦不足,外寒乘机入客经脉,而产生恶寒、紧束抽搐感。以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以温阳,水沟、合谷、内关以泻邪之法,而得见效。案中,施烧山火手法,确有热效,可见针刺手法在行针中的重要性,而电针亦确可加强穴位作用的效应。

黑龙江154800 依兰县中医院 刘国臣

依兰县卫生职工学校 吴国传

(收稿日期:20011016,成平收稿)

上一篇:本土制药企业 迎战国际化浪潮 下一篇:新药研发,借力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