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开发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性更新与设计

时间:2022-07-17 12:54:36

基于旅游开发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性更新与设计

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性的涵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对其解释也有许多差异,但学者们均从多个层面指出乡村性即乡村人所创造的有别于城市区域的性质和特征。乡村性主要体现在有形的外部特征和无形的内在文化等方面。有形的外部特征集中表现为乡村的聚落结构、建筑造型、生态植物群落、农业或半农业的景观等方面;无形的乡村文化则表现为乡村的民风、民俗、民事、民情等精神方面[1]。本文所探讨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性更新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乡村聚落景观外部特征而展开的论述。

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乡村创收渠道的拓宽、产业结构的优化、城乡差距的减少,但与此同时,蜂拥而入的人潮对乡村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与之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这些新的功能元素对多年积淀的乡村聚落景观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并对乡村聚落的乡村性保护更新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2]。如何既发展旅游,又有效地延续乡村聚落景观深刻根植的乡村性、生态性,将使得乡村旅游朝着有序、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

1乡村聚落的旅游标识设计

当人们面临旅游目的地选择时,往往根据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视频资料等来进行判断,从而做出最终的决定。然而,大海中各种传媒造就的诸多旅游形象怎样才能异军突起并被识别和认同,仅靠单纯的文字已经无法顺应现代人挑剔的眼光,而旅游标识这种视觉形象符号最终能够成为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策略。乡村聚落的旅游标识设计应努力提炼乡村地方文脉,选择墙垣、石碓、马厩、农具等具有乡村生活气息的生活素材,塑造乡土气息浓厚、新颖独特、公众认同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元素。选择村口、晒谷场、溪畔等乡村聚落的核心点进行布置,并将标识符号贯穿在指示牌、照明灯、休息设施等游客逗留的位置,从而提升乡村聚落的整体形象。当确定乡村聚落的景观标识之后,就应提炼适合乡村的旅游口号,朗朗上口、简洁凝练的语句将最终打动游客的心。

2聚落建筑的乡村性更新和改造

乡村以其独特的景观魅力和资源优势吸引城市人寻找记忆中宁静美丽的家园,然而当这种探寻上升到旅游高度时,必然需要满足旅游的基本要求,即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在传统乡村聚落的基础上,首先应合理更新改造聚落建筑和院落空间,才能满足民居式旅店、街巷型商铺、农家乐菜馆等不同的功能要求。

充分了解和认识乡村聚落建筑承载的人文历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结合建筑原有的结构形态进行有机的更新和改造。乡村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等均应延续自然、社会、人文适应性的美学特征,避免采用模式化、城市化的彩色瓷砖、大面积花岗岩等冰冷的外衣来进行包装。对乡村聚落建筑进行分级划分,具有观赏价值的历史遗迹建筑应秉承保护和修缮的原则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保留。那些不属于文物的老旧建筑应确保乡村建筑色彩、造型与原有风格一致;保留乡村建筑天井、风巷、廊道、厅堂等乡村性浓厚的布局;选择木材、青砖、石块、茅草等成本低、耗能小的当地材料;结合旅游项目的要求装修建筑内部的厨房、餐厅、厕所、卧室等部分,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

3乡村空间的有机拓展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更新和改造上,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遵从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原有聚落为原型,对乡村聚落环境及各部分空间进行新的创造,从而满足乡村旅游各方面的需求[3]。一是对街巷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街巷是最能体现聚落乡村性的场所,街巷空间往往由水平和垂直2种界面组成,水平界面包括道路、水系等要素,垂直界面则包括建筑外墙、篱笆、墙垣、绿化等部分。在不打破街巷空间的尺度感、连续性、归属感的同时,在水平界面中适当增加类似洗衣埠、亲水石矶、古朴的木船等景观元素,为游客创造体验乡村生活片段的机会,勾起童年抓鱼抓虾的快乐记忆。增加垂直界面的蔬果类爬藤植物,不仅能够柔化建筑界面和外墙,同时能够使游客在乡村聚落内部感受瓜果飘香的乡村田园氛围。二是对中心公共空间的功能进行拓展。在传统的乡村聚落中,往往有一些结合集市、宗教、戏曲等综合功能的中心公共空间,这些空间所处的位置一般都在村落的核心位置,为村民们节假集日提供活动,同时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4]。它的性质与城市中的广场类似,但却有着区别于城市广场的构架和氛围,反映乡村厚重的历史文脉和乡村质朴的生活气息。对于旅游者来说,这里是最能体会乡村文化的场所。提升该场所的复合功能,将同时满足游客和常年居住的村民的需求。在中心公共空间布置一些可移动的景观坐凳、花坛、棚架,不仅可以满足游客休憩活动、室外餐饮的需求,并为大型集会和民俗表演提供观赏驻足的位置。而在旅游淡季或使用率低的情况下,这些设施也可以移走,恢复其乡村日常生活的状态。三是增加乡村性停车空间。当前,自驾游的旅行方式越来越普及,周末、假期一家人或几个朋友驱车前往乡村、感受田园风光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为防止破坏乡村聚落宁静的整体结构,应选择乡村与外界连接距离较近的位置,安排停车场所。停车场的平面形状可以参考乡村农田的形状自然布局,并灵活布置,避免大面积停车空间的出现。停车场的地面应选择当地的块石、卵石等乡土材料,并适当留出透水的缝隙,撒播当地适应性强的草种。车位之间点植柿树、柚子、核桃、枣树等冠幅较大并体现乡土气息的果树,打造乡村气息浓厚的生态果园式停车空间。

4乡土植物的保护利用

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基地修复”模式中曾提到,应该主动避让那些植被茂盛的肥沃地区,文中还说道“我们每一次破坏这些东西,都要花20年,甚至是一辈子,才能用我们日常点滴劳动创造出同类的景物。”由此可见,乡村植物景观和田园风光的形成必然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然而一些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和领导片面的功绩要求,追赶错误的设计潮流,引种外来植物,造成物种入侵并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植物风貌。乡村植物景观的更新和改造应保护风水林和乡村经济林木,尽量选用土生土长的植物,局部林下空间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作为地被植物。乡土植物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利于养护管理,并确保当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充分反映乡村原有的特色景观和精神内涵。

5结语

乡村聚落是农村居民世世代代繁衍居住之所,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节点空间、植物群落等景观要素组成了乡村性的原始基因[5]。然而,当前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使得一些乡村自发性、无组织、仿城市的开发蔓延,传统的乡村聚落景观遭受前所未有的不良影响。乡村聚落如何顺应潮流做出相应的回应与变化?乡村管理者、规划设计者及村民们应忠于基原始因的呼唤,合理拓展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增加适度的功能性乡土景观元素、保留乡村性的原汁原味,才能不断唤起城市人渴望回归的愿望,并确保乡村环境的有机发展[6]。

6参考文献

[1] 王小会.浅析乡村旅游的乡村性[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2):123-124.

[2] 暴向平,张学波,庄立会,等.乡村旅游的本质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21-22.

[3] 金颖若.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形象口号设计的要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5-47.

[4] 黄炜.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村落更新改造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6.

[5] 张建武.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聚落外部空间设计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8.

[6] 雍蓓蕾.乡村聚落的旅游性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上一篇:靖边县马铃薯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春季小麦栽培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