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伟:梦想绽放在大地上

时间:2022-07-16 11:27:52

宋红伟:梦想绽放在大地上

“我的理想是在这里建设一个生态圈。”宋红伟说:“种植和养殖形成良性循环,农产品和深加工形成一条龙产业。”他道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

“我是一个农民”,宋红伟说:“没想到能有这么多的关注,没想到被评为这么高的奖项,更没想到张春贤书记亲切接见了我们。我感到很自豪,同时压力也是沉甸甸的,将来,我一定要把合作社的会员带好,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实现我们未来的梦想。”

2014年5月3日,自治区团委“我的中国梦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疆各族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额敏县上户镇农乐打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宋红伟被授予“新疆青年五四奖章”并受到张春贤书记亲切接见。

座谈会上听取了青年发言后,张春贤书记不禁连连赞叹说:“新疆青年是好样的!是优秀的!在你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新疆青年报效祖国、建设家园的远大理想,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意志品格和甘于奉献、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

艰难初创路

今天,当人们提起宋红伟,都知道他创业成功,将一个注册资金仅1700元的农业合作社,运作发展成固定资产达2800万元,年产值近7000万元,带动130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然而,风光的背后,是宋红伟不为人知的艰难初创路。

2007年,宋红伟创立额敏县农乐打瓜合作社,社员只有17名。当时,宋红伟想得很简单,只是考虑在农村大户好卖,小户不好卖,就联系十几户村民商量成立合作社,大家同意了,就去工商局注册。

然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始料未及的。

一方面,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合作社,市场根本不认可,更要命的是,由于他们足不出户,信息滞后,行情分析能力弱,农产品等级识别水平差,在农产品的市场波动中,总是导致买农资价格过高,卖农产品又价格过低,高买低卖赚不到钱。

挣不上钱,大家怨气很大,到2009年时,有些人提出要退社。

另一方面,家里也在抱怨宋红伟,挑头成立合作社,最后荒了自家的地。

四面楚歌之下,宋红伟没有选择退缩,他决定走出去,取经去。

2009年,为了学习经验,宋红伟来到额敏县一家私人打瓜籽收购点干起了装卸工。

“就是去给人家扛包,”宋红伟说,“我不相信干不成,作为一个男人,年轻轻的,机会很多,这辈子一定要干成一件事。”

在为收购企业扛包的同时,宋红伟留心学习鉴别打瓜籽色别、品质、价格,以及销售市场的经验。他形容自己就像一个“卧底”一样,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很多收购打瓜籽的外地老板,从他们那里,他学到了分析行情,掌控价格波动,学到了以前不懂的鉴别技术。

2010年,宋红伟回到乡里,自己又慢慢摸索市场经验,终于开始走上了开拓市场之路。

他用社员入股的股金买了一辆货车,带着社员到周边村队收油葵、打瓜籽,收了1000多吨卖出后赚了10万多元,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党支部+合作社

宋红伟的合作社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党支部+合作社”模式。

这种模式真的能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吗?

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合作社的党员多,入党时,我们都宣誓过,有困难党员要冲锋在前,我们成立党支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党员觉悟高,在扶贫帮困的公益事业中也是冲锋在前的。”宋红伟笑着说,“党员好带头,有些会员理解不了新技术、新品种、新订单,通过党员带头,就可以把大家带动起来,凝聚在一起,大家一块干。现在,企业也认可,会员也认可,工作比以前好开展多了。”

为打造合作社特色品牌,宋红伟先后赴南昌、郑州、天津等6个省市的26家打瓜籽加工企业学习。取经归来后,投入120余万元在上户镇建设4000平方米打瓜籽加工厂,安装了分选打瓜籽比重机,注册“上户”打瓜籽品牌。

2010年10月,宋红伟带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参加北京首届新疆农产品展销会,与中外客商签下了可喜订单,仅此一项,年终实现产值26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增加收入2300元。

合作社发展壮大了,资金可以周转了,入会会员增多了,宋红伟看到种植农作物增收空间有限,投资150万元建设4万平方米新疆飞鹅标准化养殖场,成立了新农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新疆飞鹅1万羽,注册了“额雁”牌商标,引导70多户会员利用本地良好的湿地草场资源,养殖新疆飞鹅增加收入。

当年,新农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额敏县恒鑫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新疆飞鹅统一包装、屠宰、销售订单,赚到20多万元。

为让土地入股的农民搞特色养殖,宋红伟又继续发挥合作社“红娘”作用,2013年投资250万元新建占地20亩地的多胎羊养殖小区,从山东引进200多只多胎羊,并购买当地600多只巴什拜羊杂交,将培育的700多只高产羊按成本价让土地入股农民养殖,实现了增收新门路。

“我的理想是在这里建设一个生态圈”,宋红伟说:“种植和养殖形成良性循环,农产品和深加工形成一条龙产业。”他道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

帮民困、解民忧、顺民意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党支部带头模范作用,宋红伟积极开展“帮民困、解民忧、顺民意”扶贫帮困活动,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

“帮民困、解民忧、顺民意”,在宋红伟这里绝不是一句口号。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合作社成立以来,宋红伟凭借长期与金融部门建立的信誉,共为社员协调贷款5200余万元,扶持贫困群众80余户,其中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达90%以上,解决了群众生产发展资金的难题。

2011年,他通过努力与中央储备库达成了收购协议,争取到700万元小麦收购贴息订单,不仅为群众节约贷款利息50万元、还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玉米种植是上户镇农业支柱产业。2011年,宋红伟积极协调额敏县绿乡玉米制品有限公司为其代购湿玉米2万吨,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02元,提高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2012年,宋红伟为30余户贫困协调扶贫贴息资金4万元。在得知库玛克三村村民叶尔保力缺乏养殖资金时,宋红伟及时为他送去1.5万元帮扶资金,使哈萨克族青年叶尔保力特色养殖致富梦想得以实现。当年他养殖的3000只也迷里原鸡收入达6万元。

哈萨克族贫困户马岱入社后有困难,宋红伟借给他5000元,帮他承包土地;村民李书平买农机缺资金,宋红伟为他担保贷款3万元……2013年,宋红伟个人出资20万元,为库尔布拉克二村更新机井,解决了农作物浇不上水的难题。

最让宋红伟印象深刻的是库尔布拉克二村,这里99%为哈萨克族,由于过去以放牧为主,普遍缺乏种植技术,加上连续几次自然灾害后欠下贷款,致使金融部门不愿再放贷。越来越穷,群众上访不断。

在乡党委书记的支持下,宋红伟开始搞土地整合,将小块地变成大块地,在连片地上贷款为他们装上滴灌设备,光撤销渠道就新增土地300亩,同时,派农业专家指导农耕,肥料、种子、薄膜整体采购,大大节约了成本。加入合作社后,这个村的麦子产量从原来的200多公斤增加到400多公斤,玉米产量从原来的800公斤最高达到1300公斤。最突出的变化是,令人头疼的群访事件再也没有发生了。“都忙挣钱了,再也不去上访了。”宋红伟笑着说。

上一篇: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许晓艳:新疆开启我别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