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负担 第3期

时间:2022-07-16 10:55:30

2006年美国《财经》双周刊《福布斯》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是仅次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全球第二个税负最轻的地方;中国内地则是全球税负第二重的地方,居于法国之后,也是亚洲税负最重的地区。

《福布斯》的“全球2005税务负担指数”调查,度量世界52个国家及地区雇主及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所用指标有5个,即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富税、雇主及雇员社会保障金及销售税。该调查显示,中国在上述5个指标中,除了“雇员社保金”高于首位的法国外,其余指数均低于法国,总指数为160,全球位列第二位。接下来的分别是比利时、瑞典和意大利等,中国台湾地区列49位,中国香港地区列55位,即倒数第二位,税务负担仅重于阿联酋。

自1994年以来,我国税收一直持续高速增长。

1998年来,我国连续7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均在8%至9%左右,而同期税收增幅年均为19.3%,尤其是2004年,同比增长高达25.7%,税收增幅相当于全年GDP增幅的2.5倍。1999年我国税收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37636亿元,2007年高达近5万亿元。

在我国各阶层中,工薪阶层的税负负担最为沉重。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1994年,我国工薪项目个税32.13亿元,占个人所得税的44.21%;2000年全国共征收个人所得税660亿元,其中工薪阶层缴纳的就有283亿元,占42.86%,高居各个应税项目之首;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05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2005年,工薪阶层为个人所得税总收入贡献了60%的份额,而富人的纳税份额却不到10%。2005年,有媒体把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2004年纳税百强排行榜”与2004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对比发现,“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排行榜”中仅有12位富豪上榜,人数比上年增加1位,但进入“纳税百强”的富豪人数仍然不多。

(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通货膨胀下的老百姓生存法则》作者:李爱民)(图片 201103-14-1)

链接:个税改革要为工薪减负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从5%到45%的9级累进税率,而国际上多为4到5级税率。据说此次个税改革可能将税率级次缩减到5~6级,虽然级次缩减、级距扩大可使中低收入者复合到最低的一、二级税率之上,也可使中间收入人群不会很快跨入高收入税率中去,但如果个税起征点依然“原地踏步”,那么众多中低收入者、工薪阶层依然难逃个税“雁过拔毛”的尴尬。

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工薪阶层税收占个税总税负的50%。而在美国,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由此可见,我国个税被奚落为“杀贫济富”、“逆调节”就不足为奇了。从报道来看,45%的最高税率的下调将惠及高收入者,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的扣除标准由800元调整到2000元,收入来源多元者也会减轻税负,但一般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的所得来源非常单一,工资几乎是其唯一收入来源,唯有提高个税起征点,方能惠及他们。

对于调高个税起征点,有两种反对声音颇具代表性:一是减少税收带来财政压力,二是调高起征点后缴纳个税者减少不利于“培养公民纳税意识”。目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约为7%,在财政收入增幅高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语境下,调高起征点带来的个税收入减少不过毛毛雨而已。在个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税几乎无处不在:去餐馆吃饭,内含营业税和城建税;买包烟,至少内含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可谓税不离身,“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干吗只盯着个税“死磕”?

眼下,“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头发一样快”,生活成本水涨船高,家庭开支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旨在调节收入分配的个税改革理应秉持公平原则,最大限度地为中低收入者“减负”。

(摘自《广州日报》 作者:薛世君)

上一篇:杨露禅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 下一篇:北京为什么 留不住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