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时间:2022-07-16 10:36:36

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摘 要:我们都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学科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本文作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 活力 探究 课堂 课外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切实带领孩子们一起去领略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下面我就将我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求共勉。

1.大胆质疑 激发探究热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2.主动参与 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科学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我让每个同学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那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3.注重实验 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

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课外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5.多元评价 天天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15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0颗到15颗可以得“良”,5颗到10颗可以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出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参考文献:

[1] 王亚敏.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 [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4) .

[2] 庄 严.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活动设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3] 李柏峰. 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 张中西. 试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学习[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年05期

[5] 刘志慧.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J]. 江西教育 2010年32期

[6] 张庆佃.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 新课程(中学) 2010年10期

[7] 李家良. 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探究精神[J]. 新课程(教师) 2010年10期

上一篇:浅谈物理课教学中的“导学” 下一篇:中考作文复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