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口译信息表达的忠实性

时间:2022-07-16 10:20:41

试谈口译信息表达的忠实性

摘 要:忠实性是翻译标准中的首要问题,也是译界长久以来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相较于笔译而言,口译有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口译工作更要做到准确、完整、通顺和及时。为此,笔者认为口译的忠实性需要译者对信息内容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及时性进行兼顾。同时,本文结合一些实例,对口译忠实性的把握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未来有志于从事口译工作的翻译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口译忠实性 质量标准 衡量与把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翻译工作作为中国对外交流沟通的纽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译工作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译员要忠实地表达讲话人的讲话内容,让听者接收到与讲话人表达一致的信息内容。

一、口译的忠实性原则

从人类历史发展和翻译活动的历史来看,口译的出现要远远早于笔译,可以说,口译是以一种职业形态存在的。作为一种翻译行为,口译工作也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

从口译的定义来看,口译(interpreting,也称Interpretation)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来源语(source language)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梅德明,1996)。而“译员(interprete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含义是“释义的人”、就难以理解的事物对他人“做出解释”。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Darnica. Seleskovitch)创立的达意派理论也对此持有同样的观点:口译作为一种解释性翻译,其宗旨就是要“达意”。

从翻译的理论来看,当今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纳达提出:翻译的实质就是要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而首先要求的是内容要等效传达,其次要求的是形式。我国近代翻译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这对继其之后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信”就要求译者要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因此,忠实性原则在口译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评定口译忠实性的质量标准

译界一般认为,口译的标准为:准确、完整、通顺、及时。其中:

“准确”,就是要译员把讲话者的思想和情感准确地传递给听话者。译语要充分表达讲话人的意图,达到讲话人要达到的效果;要符合讲话人的身份及讲话的场合;符合听众的认识水平和层次;语言要规范,尤其是专业术语要准确无误。

“完整”,就是要译员完整地传译发言人说出的信息,不能遗漏内容和细节。

“通顺”,要求译语要表达地道,符合抑郁的语言表达习惯,符合听众的文化习俗;其次是译语要流畅。

“及时”,是指连续传译的译员在讲话人停止讲话后2到3秒之内就要脱口而出,连续译完讲话人的发言。

因此,笔者在以上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评定口译忠实性的质量标准,即:

口译忠实性=信息内容准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口译的流畅性和及时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信息内容并不是原语信息的字面含义,而是指讲话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和思想。这二者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区别的,在外商谈判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例如:在某次招商引资谈判中,中方提到可以为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提供“一条龙服务”,其本意是中方可以在帮助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中提供完整的服务链的服务。但是,译员却直译为“one dragon service”,结果令外商很迷茫,因为“dragon”在西方是很邪恶的象征,这种仅凭字面含义的口译显然不能忠实地表达中方想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应该为“one package service”。

再如,目前业界比较有名的女翻译张璐,是我国外交部高级翻译,主席、总理的首席翻译。其在2011年两会记者会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引得众人热捧,颇受赞扬。但是,也有学者经过仔细斟酌张璐所翻译的古诗词后发现,“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明显翻译错了。原因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语出《战国策・秦策五》)的意思是说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言下之意表示余下十里路的重要性以及艰难,也说明人们做事需要锲而不舍,站好最后一班岗,坚持到最后为成功的关键之关键。但是张璐英文译文为“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中文直译为“在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并不确切。由此看来,这句话的翻译似乎也并未真正理解这句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句成语的翻译准确性有不足,在翻译的忠实性上稍有瑕疵。

三、总结

因此,口译的忠实性也给口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员不仅要忠实于讲话者的意愿,通过解释性的翻译正确传达讲话者的真实意思。还要忠实于译入语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把从原语中提炼出来的信息内容用符合译入语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者可以接受。但是,译员的忠实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译员也是自由的。例如在处理一些现场纠纷、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争吵、维持现场秩序的情况时,译员需要略去双方攻击性、侮辱性的语言。这种自由,实质上却是在为双方完成沟通而服务的,是对整个交际活动的目的的忠实。

参考文献

[1] (奥)弗朗兹・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M].仲伟合,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 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刘和平.科技口译与质量评估[J].上海科技翻译,2002(1).

[4] 张军阳.口译的“忠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上一篇: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下一篇:再谈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