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养老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16 07:24:30

苏北地区养老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由于经济有了显著增长,政治更加清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问题。社会的发展不止是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时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养老事业在这社会公共事业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社会养老现状既是反映的目前老人的生活情况,也是预示着未来人们的老年生活,所以养老现状值得人们去关心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在对养老生活的经济来源、经济规划、社会养老事业和老人的生活精神状态上的介绍分析,想大众呈现养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养老现状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相对于市区更为严峻一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农村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城镇的转移不断加快,农村老人群体将越来越多。首先不仅老龄化社会到来农村会先于城市,而且60周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也高于城市。其次伴随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无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连云港市下辖四县三区,总人口46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47万。老年人口80%居住在农村。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的需要人们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民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能够对现在的养老做出正确认识,提出创新有效的意见。推动社会养老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扬传统精神,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出社会养老的生命力。为本项目重点的课外调研,不仅对于课程组成员的调研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也将在调研中逐步培养我们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在研究中国中小城市养老状况与问题分析中,我们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成员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小组成员的思维;在进行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将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培养自己独挡一面,协调各方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 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研以目前中小城市的养老状况为主题,因为调研范围较为广泛,所以调研人员决定针对普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调研人员认为使用这种公平、随机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中小城市的养老现状。在调查过程中成员首先对连云港市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再根据调研需求编制问卷,进而在连云港市的市区及农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而我们的问卷调查对象都是成年人群,其中以老年人口为主。从而统计数据并作出简单分析。实地考察完成后成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联系之前收集的数据作出图表整合。

二、苏北地区养老现状问题

(一)养老物质现状与问题

一般而言,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老人生活的经济来源大多都是依赖于养老金。根据我们所找出的资料介绍,“养老金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伴随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一方面国家为了让退休人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让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有尊严。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八年八次提高养老金。另一发面国家希望通过养老金的上调去缓解养老金制度中“双轨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双轨制”是目前物质养老现状中最大的问题。“双轨制”存在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极为不合理的。这种制度体现了养老现状在物质上是不平衡的,贫富悬殊。具体讲就是国家连续给退休工人加薪,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有了提高,但实际上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还是在300%~500%之间。政府多次努力的调节,仍是得不到显著效果,无疑使养老现状陷入窘境。

1、城市养老物质现状

老人养老的经济问题不仅仅就是政策所造成的,各人的理财投资方式对养老现状也存在莫大的影响。就人们投资理财所体现的物质养老现状来讲,先以城市为例。

有如下一幅图表,这是根据调查问卷中关于人们的养老规划所制成的。主要反映城市中老年人在物质上是如何规划养老的,明确的讲就是他们对物质或者金钱的规划。

首先通过图表显示出一共是五种投资选项,选项内容涵盖目前几种主要的养老方式。对于这几种养老方式专家做了简短概括,在其后我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

第一,“社保养老——仅够温饱”。“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养老保险模式”。按照该模式,个人和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数额的一定比例缴费,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然而作出一番计算后,我们发现,社保养老在未来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第二,“企业年金——难以掌控”。企业年金在04年开始试行,至09年底的统计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占全部人口比例的1%都不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企业的认知有限,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年金的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劳动者是十分被动没有保障的、对此难以掌控。

第三,“养儿防老——不堪重负”。计划生育政策下,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倒金字塔的家庭模式,现今还是“四二一”的模式,随着科技进步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将来很可能是“八四二一”的模式,如此子女在面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显得处处困窘,举步维艰。

第四,“商业保险——养老支柱”。专家认为商业保险兼有投资和保障的功能,使得理财投资主体多元化,养老水平有了提高。在未来面对更多的生活需求,商业保险贴合客户自身情况提供服务与保障,更能满足人们,成为养老方式的主体。

第五,“金融投资——种类繁多”。金融投资有是风险的投资,只是一部分的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另一部分的投资风险较大,收益大,但是这种收益不固定。投资者需做谨慎的考虑。

此外也有人以固定资产的租、买做为养老规划。比如说买房和租房。从实际生活来讲这两种方式仍不能保障晚年生活的稳定。前者可以一次性得到一大笔钱,但此后必须计算着过日子,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一种有钱不敢花的状态;后者为租赁形式也不稳定,房屋出租过程中有太多问题要考虑,如果期间没有人租房的话,那么着期间的经济源也就断了,这让老人安定的生活遭到威胁。

通过上面的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人采取存钱的方式来作为其养老规划。这部分人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是养儿防老,作为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实社会养老现状的重重打击中,其地位也只降到第二位而已。第三位是固定资产,其后是商业保险,末尾是其他投资。

根据这幅图表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出现代人的养老倾向。存钱也好养儿防老也好,人们希望有固定的收入,有可靠的生活依赖。存钱是稳定的投资,子女是亲人也是可靠的。这两种养老方式都脱离不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其实如果把钱存在银行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这种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但仍没有逃脱传统的模式。可以说中国古老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这里显现其冰山一角。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建材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BIM理念及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