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2-07-16 03:33:01

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既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的长者,更要当他们的知心朋友。不管充当什么角色,都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关键词:宽容;尊重;亲和;激发乐趣;诱发兴趣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老师的教学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认可,获得尊重,必然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学生把心里话告诉你,你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使他们进步。

一、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些老师还会有认识上的错误,教师要走出下面的误区才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专制型师生关系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地尊重老师,老师在学生面前要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以保持自己的威信。“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这种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

为:教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俯首帖耳,言听计从,稍有不从,便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2.溺爱型师生关系

有的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学生照章办事,毫无越轨,孺子可教。否则,便有不知好歹,大逆不道之嫌。

3.放任型师生关系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学生对老师感情淡漠,消极对待,师生之间无感情,关系冷淡。

4.庸俗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建立在双方趣味相投的基础上。师无师尊,生无生

礼,师生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这种师生关系看似融洽,实则贻害

无穷。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积极

的配合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对学科的兴趣、选择、对老师的喜、恶、畏、惧都会带来浓厚的感彩。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由于喜欢上他(她)而喜欢上他(她)的课,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统的教学虽重视了教师的权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平等性、独立性,学生自主意识受到压抑,交往被动,学习低效。为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发展多种能力,教学中我重视改善师生关系,注意自身情感的投入,以自己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我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

2.融洽师生关系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试想,一个对某个老师有厌倦抵触情绪的学生,绝不会耐心细致地去听那个老师讲授的课程,最终因厌人而导致厌学。反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爱戴崇敬的心境,学生就会因为对这位教师喜欢而特别喜爱他所教的学科,并付诸极大的学习热情,当然效果就佳。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能教育孩子”。教师只有对学生在生活上给予爱护,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此时学生会由对老师有良好印象发展到对老师所教学科有好感,进而产生学习这一学科的兴趣。

三、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定律。要想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首先要注意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美的东西是大家都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如果教师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打扮得体大方,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其次,教师如果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教导来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面心理效应,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面心理效应,这样就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教师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有责任、有义务,力争与学生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工作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朝着文明、民主、向上的方向发展。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班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失去平等,失去了相互的尊重,班集体的和谐是永远无法形成的。学校的和谐只会是纸上谈兵,社会的和谐上也只会是一句空话,因而,我们只有善于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才会拥有“人和”,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才会有生命力的奔腾不息。

(作者单位 太原市阳曲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理解万岁 第4期 下一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