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讲习(四)

时间:2022-07-16 02:41:12

练习七――笔法五

【练习目的】

我们今天开始进入笔法的第二个重要的环节――笔锋状态。古人论书将历代书法分为两大系统:篆书系统和隶书系统,就笔法而言可称篆书笔法系统和隶书笔法系统,这里的笔法都是针对笔锋状态而言。所谓篆书笔法指的是圆笔,即笔锋处于裹束状态,呈圆锥状,是毛笔的自然状态;隶书笔法是方笔,笔锋处于铺开状态,呈排刷状,是人为施加a动作的结果。在文人书法系统中,篆书笔法系统的书家以钟繇、张旭、颜真卿、坡、何绍基等为主。隶书笔法系统则以欧阳询、孙过庭、怀素、米芾、赵孟、山人为主。而一些书家如王羲之、杨凝式则是兼跨两类笔法且卓有成就。但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系统并非泾渭分明,一张作品中往往是方圆兼有但主次有别。这一练习以圆笔为主。

【练习步骤】

1.仔细阅读孙过庭《书谱》,从中找出圆笔偏多的一页,(见图1)用拷贝纸进行毛笔双钩,在钩的过程中注意线条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而对线条中段的微微外拓的观察和感受是重中之重,并将双钩的线条和原线条进行审美上的感知比较,看有否传递出原帖的张力。反复几次,达到预期效果后,多钩出几份,再用毛笔廓填,尽可能做到一次完成。填写过程中逐渐调整毛笔笔锋状态和手部细微动作。

2.用步骤1中获得的笔锋状态和运功方式将图一放大临写若干遍,要求四尺整张宣纸竖式,对于圆笔部分要力求准确,而一些自己感觉到明显是方笔者则可以忽略不计。

3.四尺整幅宣纸若干张进行图一的放大临写。将毛笔笔锋在砚台上调整至圆锥状,站立,毛笔笔杆垂直于纸面,着力于平面上的运行,减少手部的动作,但线条中段的圆厚中实是表现的重点。注意线条运行过程中的疏密聚散和轻重干湿缓急不可忽视。如此临习数十遍。

4.将图一每一行简化为一根线条的连绵运行(字形可忽略),要求线条圆转、流畅、饱满,富有外拓张力。注意线条运行过程中的疏密聚散和轻重干湿缓急不可忽视。如此临习数十遍。

5.将毛笔笔锋在砚台上调整至圆锥状,毛笔笔杆垂直于纸面,减少手部的动作,着力于平面上线条的运行,要求线条中段的圆厚中实。只挥写线条,如此数十遍,直到纵横驰骋,无不如意。

6.作业编号保存。

【练习说明】

圆笔中锋在于线条的圆厚饱满,富有张力,且古意盎然,但有一些陈陋的认识,比如认为线条既然是圆厚的中锋就一定是笔笔中锋、处处圆厚,故使得一些习书者在书写过程中将注意力全耗在对于笔锋状态的调整上,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以至于线条的活力丧失,犹如一根烂草绳,圆则圆矣,而神气全无。书法是有书写和书法作品两个部分组成,而书写又是书法作品的生成原因,因此,书法的线条在于运行而生成的美感,不在于书写过程中的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干扰。如果将一根线条比喻成一条A地至B地的高速公路,司机的重点在于弄清如何进路和出路,至于中间行车只要是在道路上就行。即是讲,圆笔中锋的运行在中间有一些偏侧甚至方折都属正常。

练习八――笔法六

【练习目的】

古代书论中多有对“发笔”一词的研究,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就有“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可见,发笔的重要性。今人多将发笔等同于起笔,其实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任何笔法的线条不论方圆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但发笔则是特指方笔的起笔动作。前面已经谈到,方笔即隶书笔法,它是一个人为施加动作而产生的笔锋状态。毛笔本身是圆锥状,要将其成为排刷状,一种办法是在砚台上直接将毛笔调整好,一种就是毛笔以圆锥状着纸但要有一动作配合使之成为拍刷状,这个动作就是发笔。因此,方笔的重点在于起笔处的发笔动作。

【练习步骤】

1.从孙过庭《书谱》中选出一页方笔为主者(见图2),以四尺整张原章法放大临写,不考虑笔锋状态,按自己原有的书写方式进行若干遍临习,然后对照字帖进行分析其不足之处,尤其是方笔线条的外形和内质。

2.三指前向斜执笔,站立临习图二。要求四尺整幅原章法放大临写,注意笔锋在着纸时如何与字帖线条的入纸方向和形态相一致,入纸后稍停观察毛笔有否打开类于排刷,如此书写数十遍,直到眼睛和手部的配合完全合拍,并能形成对方笔线条下意识的观察和判断。

3.从图2中选出方笔特征一目了然的几根线条进行放大练习,不断重复起笔发笔的动作,注意中段行笔时和原帖吻合时的手部细微动作的调整,做到信手挥写而能形神毕肖。

4.信手将图2临习一遍,要求同步骤1。将步骤1作业和步骤4作业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

5.作业标注日期和姓名保存。

【练习说明】

方笔时毛笔笔锋是打开状态,发笔就是如何把本来聚拢的笔锋打开的动作,因此,发笔就显得很重要。笔锋打开后,毛笔呈排刷状,米芾所谓的“臣书刷字”和“万毫齐力”即是指此,而米芾正是使用方笔铺好的个中高手。需要说明的是,既然是“刷”,则笔锋是要平顺而不凌乱,至于用笔熟练到了一定阶段而出现淆乱粗糙之状则是后话,当然,笔锋在打开后运行时随毛笔下压的幅度和行笔动作的不同亦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练习九――笔法七

【练习目的】

周汝昌先生在《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一书中讲道:“写书者‘发明’了笔尖可以侧用之后,书法大变。入笔、行笔、转笔、折笔、收笔――还生发出一个钩挑笔和左右出锋的‘撇’‘捺’笔。笔画由‘圆乎乎’的变为导游刚劲气味的‘方’笔,其起、折、收出出现了‘刀斩斧截’的‘方’状美,令人不但耳目一新,而笔致恣肆出现了一种极新极好的‘舒畅’感!”这样的一种用笔不能完全等同于方笔全部,而是方笔用笔的一种,即我称之为“侧铺”者。有侧铺就意味着有正铺,上个练习着眼点在于笼统的铺毫,此次重点在于侧铺。侧铺,是王羲之一系书法的用笔诀窍。

【练习步骤】

1.从字帖中选出方笔为主的数行(见图3),尤其是单独笔画清晰,易于分辨为方笔者,进行放大练习,要求对于其中的近于平行四边形的笔画能够一笔塑形。调整的对象在于笔锋的状态和笔杆的倾斜度以及起收处的轻压动作。

2.从图三中抽出若干组横折笔进行练习。要求笔锋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挥运,在折笔处不作任何动作,横结束时就是竖笔或撇笔的起笔,直接折过,不犹豫,不拖沓,斩钉截铁,干净利落,效果明媚为上,具体检验折处的斜折线一定清晰。

3.将图三中的横、竖、撇、捺和横折、竖折,甚至连续的折笔进行数十遍的练习,直到能熟练掌握侧铺用笔。

4.将作业表示姓名和日期存档。

【练习说明】

王羲之的“新法”就在于此一侧铺笔法,笔锋一侧,笔姿便翩翩起舞,文人的才情便因此洋溢开来。在王羲之的书论中,侧铺被称为“棱侧”,白蕉也有高明的体会,所谓“侧势千年余一笔”,余的正是侧铺笔法,那种抽锋利断,平斩侧斫,真是说不尽的侠骨柔情。正铺在于正面示人,隶书多用之,侧铺在于转个身给你个侧面,正合于艺术的要求,自古画人物或花鸟者,有几许是画正面者!

上一篇:多元化教研模式促进师生共成长 下一篇:率性天真 形散神逸:也谈王镛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