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法叫做放手

时间:2022-07-16 02:36:53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努力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要在语文学习中加强朗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从中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促进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型关系;激发兴趣;提供机会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敢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事情,一怕课堂纪律不好,二怕学生小不会做事情。新教材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有了质的改变,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那么如何放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因此,面对批评和不公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这时教师就应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初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课时,上课前我先问“你们语文学习中感觉最难学的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作文”,这是老师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堂课之后,人人都写的出好作文,你们愿不愿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运用以下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以“疑”激趣。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文章结尾写“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文章中死的含义是说死海就要干涸了。这是我提出一个问题“死海真的会干涸吗?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采取一些什么措施?”问题一出,学生的反应极为活跃,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怎个课堂都“热闹”了起来。

再如以“奇”激趣。书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对什么好奇,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学生都是好奇的,对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更容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伤仲永》一文时,上课时我以故事导入,一个从未见过笔墨纸砚的儿童,突然有一天向父亲要笔写诗,并且诗歌的文采和道理都很美,这时学生中就有声音了“哇,神童额!”“咦,他从未见过书具,怎么就会写诗了?”“嗯,长大后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我接着又讲,可是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并没有大的出息,跟一个普通人并没不同。这时同学们都以惊讶的眼神看着我,“奇了怪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轻松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最后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当今的社会现状思考,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梳理,结合身边的实例很容易得出:没有天赋,不能成才,天赋有利于成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天赋不足,后天可以弥补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对成才的关键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自己取得成功的信心。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我在教学赵师秀的《约客》一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充分体悟诗词情境,我就让学生先自行读诗自演并画画,画出一幅“等待图”,然后再投影《古诗词鉴赏辞典》中“闲敲棋子”图,让同学们将己之图与之比较,作进一步领会词意,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焦急等待,烦躁不安”的具体情景。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并以此为切入口,突破了本诗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是教学的手段,“不教“才是教学的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交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放手教的轻松,学生自由学的快乐,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校园里,那些 的记忆” 下一篇:大胆想象,拟物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