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

时间:2022-07-16 01:55:23

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

摘要:指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是指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水质达标,流域上下游政府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根据水污染防治规划,依据跨界断面水质或污染物排放量,核定污染赔偿资金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系统回顾了近年来贵州省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践和进展,通过对贵州省不同流域生态补偿在补偿标准、实施范围等的剖析,提出了完善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践;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96-21

引言

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是一项以“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基于“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受罚”原则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为了更为有效地解决流域水质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实践

2.1清水江流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中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且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善本辖区环境质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流域政府的主体责任,保护清水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探索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2009年,贵州省环保厅通过深入调查,决定以清水江为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流域,建立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贵州省清水江流域生态补偿以“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为原则,选取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跨界断面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境断面为控制断面,并对断面水质设立控制目标,形成了《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办法》,并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转发。

为建立更为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2010年,对《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水污染补偿办法》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清水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控制断面仍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跨界断面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境断面,若两地跨界断面水质实际监测结果超过了设立的水质控制目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应当缴纳省级和对方财政相应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缴纳省级的资金占生态补偿资金总额的30%,缴纳黔东南州的占70%,生态补偿资金按月计算;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境断面水质实际监测结果超过了设立的水质控制目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按照规定向省级财政缴纳生态补偿资金。

清水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因子为控制断面水质总磷和氟化物,根据贵州省流域生态治理工作要求,结合治理成本需要,2010年修订的最新补偿标准中:总磷每吨0.36万元,氟化物每吨0.6万元。补偿资金总额为这两个补偿因子补偿资金总和,而总磷及氟化物年补偿资金为每月补偿资金之和,月补偿资金=控制断面水质月实测值与目标值之差×月断面水量×补偿标准。

3建议

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生态补偿考核因子的筛选、考核断面的设置、补偿资金的测算、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和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使贵州省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更加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较为完善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

要建立符合贵州省情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任务,生态补偿涉及领域较多,范围较广,这就要求生态补偿要根据补偿标准和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政策、制度等角度出发,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的实施方式、步骤、措施和保障条件等。

3.2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从贵州省近年来相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不难看出,经济补助形式未必是最有效的,生态补偿除了以资金为补偿形式外,也可以采用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和智力补偿等。

3.3深入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研究

生态补偿的核算本质上还是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定量,深入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研究,解决当前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家齐,郑宾国,刘群,等.红枫湖流域生态补偿断面水质监测与补偿额测算[J].环境化学,2012,6(6):917~918.

[2]张军.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91~195.

[3]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4]陈兆开,施国庆,毛春梅.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3):51~55.

上一篇: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软化处理研究 下一篇:日本垃圾分类措施及效果评价彭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