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07-16 01:15:17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由过去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但长期以来,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状况,这种状况制约了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激发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识、提升教育科研的素质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具体来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是我国的传统语言,其发展历史渊源流长,语文教育教学有其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载体和教学资源等。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创造性和乐趣的活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充斥了中小学语文的课堂。现实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被蜕化为一种教师讲授语文知识点、学生背诵和记忆语文知识点、考试就考语文知识点的简单过程。这样的教学既割裂了语文内容的有机联系,又使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使得语文教师的创造热情和研究的兴趣淹没在应试的压力和程式化教学中。

2.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缺陷

造成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低下的原因,也与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的缺陷有关。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其一是学科专业,另一个就是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上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我国现实的教师教育中,教育专业普遍不受重视。如在大学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和结构就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与学科类课程相比,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种类很少,仅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教法等课程,并且这些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甚微,加之当前在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科学化程度不高、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就出现了教育类课程在师范院校里普遍不受学生重视的现象。这种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上的缺陷直接引发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先天不足,而这无疑是造成他们教育科研素质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教师职后培训中的形式主义

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和终身接受教育,因为“教育者先受教育”是一条永恒的规律。因此,教师职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要针对教师职前师范教育中的缺陷和教师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要着力体现培训的有效性。但是当前教师的培训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是为培训而培训、为拿学分而培训、为履职晋级而培训,全然偏离了培训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另外,在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还存在着重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轻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重学历培训、轻素质培训等不良倾向。这样的教师培训不仅没有有效弥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这一课,反而使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足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

4.教师习惯化工作方式的惯性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不论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和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这种以“述而不作”为重要特点的工作方式导致了部分中小学教师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忽视了对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发展。这种工作方式和由此导致的生活方式也造成了部分中小学教师问题与研究的意识比较淡薄,教育科研的素质不足。

除以上因素外,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缺乏必要的图书资料和专业引领等也是造成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对策

1.增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

在过去,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都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自己无从也无力从事教育科研。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就应该在学校里营造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从事教育科研所具备的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使他们打破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增强科研意识。

2.改革和完善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改善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应该从大学中文师范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具体来讲,就是要改变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的状况,增加教育类课程的种类,加大其课时数,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增强科学化、有效化和实用性。通过这些改革使师范生掌握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知识、理论和原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准,并为他们今后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作好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3.改革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要改变过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只重学历教育、忽视非学历教育的状况,在当前尤其是要强化教师培训在提升他们教育科研素质上的作用和功能。要在教师培训中把教育科研的训练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看待,弥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的状况。在培训中,要教给教师基本的教育科研知识和理论,使他们掌握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教育科研全过程的指导,培训者还要发挥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作用等,把他们教育科研素质的提升切实落到实处。

4.匡正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与他们教育科研追求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认为,当前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使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明确教育科研的本义,端正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如果把从事教育科研作为谋取名利的手段或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额外的、附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的话,教育科研就不可能正常、健康地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就是一句空话。

5.提高和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条件

当前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关键和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提高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条件。一是构建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有关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和教育科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并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等。二是构建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结构。主要是指培养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选题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三是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让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学会搞教育科研。在当前,主要就是以“校本研究”为切入点,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体验和感受等。

6.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展现广阔的空间

素质教育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其主体性,它要求把广大师生从过去单调、机械、僵化和繁重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这就为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时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本身的改革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成为一名学者型和研究型的教师,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我的好意,你别领 下一篇:围绕企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