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佯狂变为真疯的艺术家

时间:2022-07-16 12:01:14

徐渭:佯狂变为真疯的艺术家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凡・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却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可怜”的人物。他擅长诗文、戏剧、绘画、书法,精于哲学,且有军事才能。他一生经历坎坷,性格豪恣、不羁。这些因素造就了他开创泼墨大写意画风的重要原因。

徐渭(1521-1599),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官宦人家,父早猝,幼聪慧,青少年时期生活较为安定。25岁以后,家中连遭不幸,长兄去世,妻子病故,四次应乡试未果,无奈以教书谋生。37岁时,入胡宗宪幕府,协办抗倭事宜,亲自参加剿寇战役,两次《献白鹿表》,深受胡氏器重。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和四十四年,权臣严嵩、严世藩父子相继,胡宗宪因属严党而两次被捕入狱,徐渭恐受牵连,亦由佯狂变为真疯,失手杀死继妻张氏,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46岁时,被执坐牢。历经7年,经友营救得以获释。

他中年开始学画,擅画花鸟、山水、人物、水墨写意,不拘绳墨。从37岁到52岁这15年中,徐渭从幕客到狱囚,生活波动极大,思想变化也甚巨,逐渐形成怪诞性格。53岁到79岁晚年,主要定居家乡,以售画、课徒度日。性格变为“纵诞”,愤世嫉俗,持才傲物,孤僻执拗,不拘礼法,仇富并沉溺豪饮。诉诸诗文书画,也形成其独特风格。

徐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深受王守仁“心学”“唐宋派”平民文风影响。他诗文的老师季本、王畿都是王守仁的高足,提倡“致良知”说,“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处处平铺,方是自然、真规矩。”徐渭特别重视自然人性,认为“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已者,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徐文长文集》卷30“读龙惕书”)贯穿在艺术实践中,徐渭的诗文即照事直书,毫不掩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书法也以狂放不羁、情感激烈的草书见长。这种形式随性、表达激进的艺术特色,同样在绘画中得到体现,并更见鲜明。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卉画风,在兼取宋元明诸家特长的基础上集成。近受陈淳、谢世臣、陈鹤的影响,上溯水墨写意的前代诸家,如明沈周、唐寅、林良,元王冕、吴镇、黄公望,宋牧溪、夏圭、温日观等,从中汲取了“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小涂大抹俱高古”等长处,集其大成而自成新格。继陈道复之后,笔简意浓,更加狂纵,影响深远,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格。后世对清代的朱耷、原济及扬州八怪的李鳝、李方膺等人均有影响。

徐渭画作的花卉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文人画特质。他描绘的花卉题材比较广泛, 往往予以主观化、个性化,即借客观的自然秉性来描述主观的思绪,倾诉内心的不平之气,彰显自己的乖张个性。他常将四季花卉集于一图,以表明他“游戏人生”态度。如《四季花卉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题曰: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差池。

牡丹花雍容艳丽,象征荣华富贵,徐渭却多用水墨绘之,不求艳美求素洁,认为这就是贫贱布衣心中的牡丹。如《花卉图》册(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页中题诗道:四十九年贫贱身,何尝妄忆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他的不少画作,已经纯属借题发挥,主观色彩浓重,如他晚年所绘著名的《墨葡萄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状物不拘形似,然其生动之态跃于纸上,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踌躇郁志表露无余。直抒怀才不遇、愤慨郁闷之意,在《画蟹图》中题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叫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徐文长逸稿》),借蟹来讽刺当朝,其不羁的文人狂态可窥一斑。

其艺术特色之二,即为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画法。首先是运笔简练,不求工整形真,而求意赅传神,所谓“减笔大写意”法。下笔放纵迅疾,粗莽率意,虚实相生。张之万《杂画册》评:豪放之笔,纵逸之气,千岩万壑,挥洒而成,名士美人,情态如见。一兽、一禽、一虫、一鱼、一花、一草,落落数笔,惟妙惟肖,神乎技矣。自是身有仙骨,世人固无从得金丹也。(《虚斋名画录》著录)。其次是淋漓的水墨,曾自谓,作画“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徐文长文集》)

他运墨层次丰富,干湿浓淡焦,“五色互用”,手法多样,尤其在水墨中加大了水的成分,利用生宣纸的渗化特点,于毫笔挥墨中,透过水墨的自然晕渗,形成层次丰富、轮廓界限模糊的墨晕,使水墨的晕渗达到“然而云,莹然而鱼”的境地。有时为避免水墨的晕渗过度,加入少量胶,使墨痕适时适量凝定,形成的物象形态清晰而又有“影”的体现。其墨法及笔法紧密结合,笔随墨走,墨由笔生,形成既以笔为骨,又显气为神。

徐渭的泼墨花卉写意的笔墨特色,在存世作品中较为多见。代表作如南京博物院《杂花图》卷,首段牡丹,花瓣用缓笔渲染,层次分明,花叶作泼墨挥写,晕渗自然,并以劲线勾勒枝干、叶筋,于不经意间见精细。石榴段的果、叶、干、枝,均融入草书运笔,迅疾洗练,浓淡有致。南瓜段主要运以水墨法,兼用蘸墨、积墨、破墨、胶墨等法,呈现出自然晕染、胶水凝定、以淡破浓、墨层积叠等丰富的变化。

又如《榴实图》轴(博物院藏),榴实水墨渲染,信笔点出榴子,浓淡有致,笔意简逸;枝条以正逢行笔,从上向下,笔道由粗至细,在瘦笔中蕴含破笔与断笔,形成笔断意连之势。

徐渭作品的文人特质,表现在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意趣、诗书画三品相得益彰。明代诸多书画名家,但如文长于绘事各科见长、情景挥洒自如者,寥寥无几。

上一篇:人才争夺加剧 古董市场谁主沉浮 下一篇:艺术品登记制度能否守得住艺术品交易防线?